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珠宝工业4.0:当年轻人不再去金店时(2)

2017-07-30 08:00:13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2013年,《华尔街日报》专门使用“dama”(大妈)这个用汉语拼音得来的单词关注中国大妈不容小觑的黄金购买力,“保值”属性在中国消费者购买珠宝首饰的心理权重中一直排名前列。

“过去十几年,解决‘有没有’,满足刚需是中国珠宝行业的主要问题。如同早期服装重在满足消费者遮体避寒,后期款式、品牌、功能则成为服装的选择要素。从实用到时尚,中国的珠宝市场今天正在这一转型阶段。”

接下来会遇到什么?李清飞的启发来自于在中国黄金管理金店时的亲身经历:一些朋友找到他,希望在首饰、黄金上面刻一些字,用来纪念、送礼,原以为只是举手之劳,后来却发现,顾客这样一个简单的需求解决起来并不容易!要经过店长、采购、批发商、工厂、物流等冗长的环节,而且经过小小改动的产品在工艺、定价、供货周期上也没有可参照的依据,让原本看似简单合理的需求变成了一种靠各种交情来驱动的人情债,为什么变成了这样?“在解决‘有没有’的时候,竞争的要点是品质成本可控,能够大规模生产制造者胜。而这看似一丁点的改动,实际上导致了整个流程的逆变。事实上是,现在想要这么一丁点的小改动的人,越来越多了!”李清飞说。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让人与人、人与物的沟通效率迅速提高。以网约车为例,手机网约车应用的地图定位与约车平台一改过去由于信息沟通不畅,出租车在街头扫街找客、乘客街头抢车的现象。李清飞判断,当这样的互联网络成为社会的新的基础设施后,珠宝行业的分水岭也随之来临,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应随着沟通成本的降低而被准确收集,并得到满足。

而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如何准确地传达给生产端,是沟通环节中的关键。在消费者的心中,对产品的需求,有时候是比较模糊化的。李清飞说,例如一位消费者想要一个镯子,他可能会想要一个古典一点的,但是又带有现代元素的,不要太厚,但同时又不是那么薄的。而这样的需求,对于产品的设计者、生产者而言,难以把握,因此需要将消费者的需求通过数字化的信息表达出来,而非模糊的非数字信息的方式。“改变的其实不是珠宝,是改变了珠宝的玩法。以前珠宝是有需求就去店里边买,现在去店里买的不是珠宝,买的是对消费者想法的认可,能够帮他实现。”李清飞说,梦工场珠宝投入了数千万元,来建设一个供消费者自行设计的珠宝软件平台,消费者可以在平台上自行选择珠宝颜色、形状、尺寸等多个元素,并自己进行组合,获得自己想要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