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李宇嘉:城市“抢人大战” 折射竞争力和创新发展新内涵(2)

2017-07-06 11:18:05      参与评论()人

  过去,大城市主政者往往用各种限制措施把外地人挡在门外,以减少公共开支、安全隐患,但现在情况则有所不同。楼市繁荣近20年来,大城市骨架扩张了3~4倍,地方政府逐渐意识到,外来人口不是城市的负资产,而是城市发展坚定的正面力量——首先,甫一进入城市,新市民积极生产和赚钱,以便能在城市“扎根”,这是税收、社保的重要来源;其次,新市民年龄偏低,边际消费倾向高,从而带动消费、投资增长,夯实楼市的需求基础;最后,人口集聚带来规模效应,可以分摊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供给成本,而骨架越大的城市,更加需要人口来填充。

  更重要的是,各大城市广招人才,也是知识和信息经济时代的必然趋势。

  城市化“上半场”由低人力和土地成本优势下的外向型贸易及由此带来的工业化共同推动,表现在全国各地制造业大繁荣和城市“外延式扩张”。而在城市化“下半场”,成本优势没有了,就要靠创新优势,以创新来引领竞争。

  创新具有本地化效应,即创新活动在少数城市更为活跃,新兴产业或企业往往集聚于国家经济体系中特定的几个城市。比如,信息经济和金融是美国的两大国家竞争优势,但主要集中在西部的旧金山、洛杉矶和东部的纽约、波士顿,四个城市贡献了美国GDP的20%;日本作为全球高端制造业中心,70%的人口和制造业产值集中在东京、大阪和名古屋等三大城市群。

  同时,创新最重要的是“集聚同类”。社会能容忍持有不同想法的人,有创新想法的人如果能最大限度地凑到一起,才能让不同思想交流、激荡、融合,并促使把成熟的想法打磨出来,最终变成创新行为。创新成果还需要得到融资支持,让企业购买,最后实现“产业化”。在知识和信息经济时代,创新全过程形成闭环,需要的不仅仅是院士等金字塔尖人才,同样也需要大量“异想天开”的年轻人。要知道,马云、马化腾、丁磊在创业之初都不是所谓的金字塔尖人才,他们也都曾经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一个马云可以让杭州成为移动支付之都,可见在知识和信息经济时代,创新的集聚效应对一个城市竞争力的打造是何等重要。

  根据创新理论奠基人熊彼特的研究,不管是产品创新、生产方式创新、原料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或者开辟出新的市场,其创新成果的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一些原创性研究和基础理论创新,其对一个城市、国家甚至世界的影响是压倒性的。因此,能否最大限度地网罗人才,特别是广大青年才俊,这是城市能否赢得竞争力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