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300家平台纷纷离开 众筹平台为什么全军覆没?(5)

2017-07-06 09:07:34    钛媒体(北京)  参与评论()人

一般服务费只融资额的2%到5%,比如说融资额1000万,一般小平台只能收到20万的服务费。

说得不好听点,20万的费用,还不够这个项目调研的成本开支。

而很多平台也开始采取“领投+跟投”的方式,平台自己,也参与到项目之中,但是和投资人一样,他们同样也要面临回报慢的弊病。

“很多平台就是等不来监管,自身造血能力也不足,被活活拖死了”,齐轩称。

兵败如山倒,行业急速退潮,巨头们也淡淡离场,繁华如烟消散,两年恍如一梦。

“当年的近300家平台,基本全部离开,转型的、倒闭的、沉寂的”,子野看到,行业中还有百来家平台尚在运转,但这些,已离最开始的股权众筹,越来越远。

“这些平台在运营过程中,沉淀了一些比较理性的、高净值的投资人,平台已安心围绕这些投资人服务,类似基金的模式,这些投资人类似LP”,子野称,此时的股权众筹,已不是2C的众筹。

基金的模式,早已有之,此时大多股权众筹平台,成为“四不像”。

行业一度出现了两派观点。

一派认为,股权众筹就是一个伪命题;另一派认为,股权众筹模式并无问题,就是降生得太早。

在美国,法规健全、投资环境相对理性,股权众筹已做得颇为成功。

而这个需要长时间才能跑完一个周期的模式,基因天生就如中国的大环境不匹配。

投资环境的投机、不理性,体系不健全的土壤上,难以滋生出一朵需要长时间养殖、精心呵护的花朵,它只适合速成、功利的植被。

“恐怕还需要5-10年,投资人趋于理性,法规健全之后,也许股权众筹还能再战江湖”,齐轩称。

就在行业哀鸿遍野之际,却又有逆流而上者。宜信成立了“宜天使”,宜信CEO唐宁也在多个公开场合表示,看好股权众筹。

而就在近日,数月没有更新的百度百众,突然上线一个新的项目。

行业并未彻底衰败,在灰烬中缓缓重生……

在中国,任何项目的落地生根,恐怕都不能忽视大环境和背景音。

普惠金融撬动了最底层的理财用户,他们刚刚觉醒,尚在蒙昧之初。

他们没有经历过金融危机的洗礼,也没有经受完整的金融教育,就如嗷嗷待哺的婴儿,只有非理性的哭声和呐喊。

而另一方面,金融和文明的光芒,刚刚刺破中国的商业莽林,万物生长,却又原始血性。

规则缺失,投机心重,面对这片土地,金融的从业者们,需要更多的理性和耐心……

“如果金融从业者也陷入非理性,加入狂欢,盲目追求速度和规模,就会陷入群魔乱舞”,齐轩说,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失败标本,解读过去,是为了读懂现在和未来。

首页上一页...234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