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300家平台纷纷离开 众筹平台为什么全军覆没?(4)

2017-07-06 09:07:34    钛媒体(北京)  参与评论()人

坏消息通常就会扎堆而来,墨菲效应爆发——监管也来了。

2015年8月7日,证监会下发通知,对股权众筹做了进一步的分类和定义,将其修改为“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

在原来,股权众筹的概念,更接近“普惠金融”,希望大众都可以参与其中。

然而,监管的新的定义,却有明确暗示,不希望散户入场,而成为针对中产阶级的产品。

对于这个门槛,相当于渔网,只保留大用户,把小散户全部放流。

“整个股权众筹领域是一脸懵逼的,这和一开始设定的立场,不是相违背了吗?”齐轩称。

在美国,早在2012年就颁布了“乔布斯法案”,专门新兴成长企业(EGC)简化IPO发行程序、降低发行成本和信息披露义务——这是美国股权众筹得以健康发展的肥沃土壤。

此时,几乎所有的业内人士,都希望中国的“乔布斯法案”的出台。

但投资人并不愿意耐心等待,监管的暧昧态度,让他们更为慌乱不堪。业内甚至流程一种说法:散户不能被教育,就等着被收割。

平台与投资人的矛盾,一度加剧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崩盘降临。

04余晖

这一边,被惹得心浮气躁的投资人,叫喊着“退钱”,另一边,平台百般解释——双方架在这个节点上,谁也难以退让。

退出机制真的毫无破解之道吗?

“其实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股权的交易流通”,齐轩类比IPO,如果这些创业型公司的股权,也可以做当像IPO一样流通,就彻底解决了周期长的问题。

齐轩发现,有一批高净值的用户,自行在地下成立了多个“股权交易平台”,进行股权转让,加速流通。

但这毕竟是灰色的,且相应的规则制定、定价体系,都难以服众,“大多没有做起来”。

实际上,这不是创业公司就可以建立的庞大系统,而需要政府和监管的介入。

“当时行业提出了无数设想,比如,建立第四板,都是理想化的解决方式”,齐轩称,整个行业都在翘首以盼,期盼规则出台。

“整个行业都仰着一张小脸,眼巴巴盯着,希望能有监管的助力,让退出机制更完善”,齐轩称,但没人知道,要等多久。

此时,行业已有很多平台撑不下去了,原因是,股权众筹的盈利,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

当时的平台方,唯一的利益来源,是收取服务费或者管理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