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一带一路反促流通业补强自营短板 要强调线上线下融合(2)

2017-07-03 13:01:43    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尽管中国经济有长足发展,体量世界第二,但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拿不出手的两个难堪指标,显示了实体经济中的最大短板和硬伤软肋,也解释了国内在总体上为什么成本高,效率低,质量差、环节多、东西贵的真正缘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制造业,流通业舍本逐末,长期热衷于低端化外延扩张,拼数量、拼规模、拼资源、拼环境,但“造东西”、“卖东西”的真功夫技不如人,制造业大国、流通业大国变强国的征途漫漫,任重道远。

流通业最突出的问题:

忽视自营、放任联营

无论如何,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制造业、建筑业、金融业、能源业等凭借相对的独特优势,走出去了。在危机感中狠抓要害,培育大工匠和工匠精神已形成共识,制造业2025目标方向也已明确。相比而言,流通业情况却堪忧。跳出流通,从更大范围、历史跨度审视,才能透过表象、假象发现流通业的真问题。

企业“自营”历来是流通业的基石,自营占绝大优势和比重是经济强国的重要标志。目前我们的问题在于,流通业长期放任片面联营,背离自营宗旨,“不做商业作物业”,被联营外延式数量扩张所主导,以土地财政为支撑,热衷于圈地式的场所建设,忽视了以自营为基础、影响力巨大的企业规模化高质量成长,忽视了大批发商、大零售商和大物流商的培育。零售业高楼大厦豪华林立、批发业市场集群块头越做越大、物流业园区遍地开花,实际上却是无效率、无效益地重复建设、城乡连片大面积圈地做房地产,吞噬最宝贵稀缺的土地耕地资源,“在商不言商”、“不做商业作物业”、主业缺失。致使国内流通成本高,保守估计约占总成本20%-25%。

在互联网时代,本该抓住机遇,以“互联网+”为引领,除了方便众多小微企业在电商平台创新创业以外,更要推动大型自营流通企业突出主业、快速发展、补齐短板。实际情况却是还在继续把实体流通业打碎、打散,更加碎片化。供应链也因大企业缺失,利益纷争不断,难以形成主导“利益紧密共享型”供应链的“链主”。“市场(场所)畸大,商人畸小”,批发业几乎成了自然人个体户小商贩的天下,零售业更沦落为小鱼小虾东拼西凑的“零碎业”,流通理论上的所谓基础产业、先导产业、桥梁纽带等商业功能和影响力都已被掏空。零售商、供应商争利,流通成本高企,市场秩序混乱。从国际化角度看,仍然是“国际竞争国内化,肥水遍流他人田”,别人“打上门”跑进来“折腾”,国内企业只有招架之力。本该率先“走出去”的流通业自营尖兵,长期自废武功,至今“做不大、出不去、走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