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政府将协调药品供需双方磋商定价 避免低价药遭遇招标死(3)

2017-06-29 09:15:47    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评论()人

陈竺表示,谈判议价或者磋价的政策基础是药物经济学研究。我国现在这个领域的教育、研究、施策各方面都非常薄弱。行业协会的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有关职能部门应该迅速组织力量,认真研究短缺药品的成本构成和价格形成机制,研究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药品价格差异,研究短缺药品调价以后医保和患者的家庭承受能力,从而在对药品招采和必需药品的价格调整进行政策指导时,能够做到循证决策,有的放矢。

目前,这项工作已在积极开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山东省卫计委网站获悉,近日,山东省参加了国家卫计委药政司组织的短缺药品市场撮合工作,供需双方对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青霉胺片这2种药品与3家企业进行了市场撮合,最终形成了供货价格。

导致这一局面的“罪魁祸首”是一个廉价的药品——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简称“鱼精蛋白”)出现了供应紧张、甚至断货的现象。上述心外科专家透露,“我们医院一般情况下至少要有100~200支鱼精蛋白的储备,但现在只剩十多支了,都不够应对紧急抢救了。”

而为了避免这样因药品短缺而导致患者和医生手足无措的情况再次发生,相关部委出台相应政策,试图对市场供应形成一定的引导。

6月28日,国新办就《关于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国家卫计委副主任曾益新在发布会上表示,近日《意见》已由国家卫计委联合8个部门印发实施。在起草文件的过程中,国家卫计委同步开展了短缺药品的监测分析工作,目前梳理出了约130种临床易短缺药品清单。并分类明确了定点生产、协调应急生产、加强供需对接、完善短缺药品储备、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健全罕见病用药政策等6项应对措施。

曾益新介绍说,近段时间会同工信部、国资委、食药监总局等部门,已经一揽子解决了近50种清单内药品的短缺问题。

但他同时也指出,短缺药的清单肯定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的。通过建立监测哨点监测信息,及时研判,能够及时反映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既要用六大措施解决当下问题,同时还要兼顾长远,就是要对这些造成短缺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利润低成“招标死”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