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长安自主品牌频繁官降 喊着要高端私下却仍拼价格(2)

2017-06-27 16:59:12      参与评论()人

业内人士透露,车企之所以将“暗降”变为“官降”,主要是出于对销售终端——经销商方面的考虑。为了完成车企的销量任务,经销商方面始终承担着较大的销售压力,在卖不出去车的困境下,企业希望通过官降的手段为经销商让利,以此缓解与经销商之间的矛盾。

对于车企本身而言,更进一步的目的,则是为了缓解自身的库存和竞争压力。

销售和库存压力大

在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中,长安汽车副总裁龚兵曾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长安汽车接下来的销量任务,将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和压力。

此前,面对2016年乘用车销量整体上涨的大好形势,各大自主品牌信心十足,调高了2017年的销量预期。但是,由于车辆购置税政策变化,不少消费者赶在2016年底买了车,透支了消费,让各大自主品牌在2017年销售压力大增。

同时,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汽车库存的预警指数一直居高不下。4月,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92,环比上升16%;中国品牌库存系数为2.47,环比上升34%。

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长安汽车等自主品牌采取的官降手段,实际上是在主动进行自身调整,快速清理库存,以便重新恢复增长势头,与竞争对手再度进行销量争夺。

自主品牌的官降大战,也从侧面显示出国内SUV市场进入乏力期。

在当下的SUV销量前十排行榜中,自主品牌基本能够争得半数席位。但“一招鲜不能吃遍天”,面对与德系、日系等合资车企的竞争,在品牌和技术层面上并不占优势的自主品牌,只能将大多产品集中布局于10-15万元的小型SUV和紧凑型SUV,一味地打“性价比”招牌。

龚兵认为,随着市场的竞争加剧、库存迅速上升,厂商间的价格战已经全面打响。 虽然降价销售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会让车企“走量”,但代价就是并不能获得利润的增长,对于车企来说,基本上属于“赔本赚吆喝”。

更令人担忧的是,接二连三的降价,会对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冲击中高端品牌的努力,带来不小的阻碍。

说好的高端呢

近年来,随着自主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成长,冲击高端市场、进军国外汽车市场,一直是自主品牌们力求实现的梦想。

为了摆脱曾经“低端”的刻板印象,吉利汽车建立了LYNK&CO品牌、长城汽车推出了以创始人姓氏命名的WEY,长安汽车、广汽传祺等自主品牌则是在现有品牌内不断推出CS95、GS8等高端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