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日本企业溃败20年?在"一带一路"上仍是中企的劲敌(3)

2017-05-17 14:15:18  唐亮  中华网  参与评论()人

2、日本公司的研发优势依然无人能撼。日企一般将营收额的5-10%的作为研发成本,并制订详细的计划,分为1-2年的开发设计,3-5年的应用研究,到5-10的基础研究。日企普遍重视长远利益,拥有战略眼光,不会急功近利。

日本企业溃败20年?在"一带一路"上仍是中企的劲敌

3、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令日企能够一直保持视野的开阔性与前瞻性。作为资源匮乏和严重老龄化的岛屿国家,日本一直忧心能源危机与人力短缺。这也让日本在燃料电池和机器人的研发上面走在了世界前列。而在自动驾驶汽车还没有普及的当下,丰田公司已经开始着手对“飞行汽车”进行研发。

4、日本企业比较重视“民心相通”和塑造舆论形象。与“傻大黑粗”的投资方式不同,日本企业在“走出去”时很重视“民心相通”。而“民心相通”正是“一带一路”倡议里“五通”的基础。当然,在日企看来,“民心相通”其实就是“魅力攻势”。譬如在“一带一路”的必经之地缅甸,中企项目频频被叫停,而日本企业却高歌猛进。其根本原因就是在“民心相通”上见了高低。日本企业相当重视投资对当地民众和环境的影响,都会提前沟通,并通过在当地建设民心工程而收获民意。在这方面,中企相对来说做得还不够。

2011年,中企投资20多亿美元的某水电站工程被缅方叫停,正是因为民众担心影响环境,且不会从中获得什么收益。2014年,中缅铁路项目搁浅。与之产生鲜明对比的是,日本在缅甸的商会成员从53家猛增到300多家,日语培训机构从44家增加到200多家。连缅甸的首家证券交易所都采用了日本的交易系统,缅甸最大的工业区入驻的也主要是日本企业。究其原因,除了政治气候的变化外,主要还是在投资效果上,日本更贴近缅甸民众的实际需求。与中方援建宏伟的缅甸国家会议中心不同,缅甸民众能从身边的变化中感受日本的善意。援助投票用的太阳能灯、遍布乡村的“民心井”、为交通不便的地区修建桥梁和道路、日本企业提供的工作环境和稳定性更好、为缅甸民众提供实实在在的工作岗位等,都令日企在所在国脱颖而出,成为民心所向。

而在塑造舆论形象方面,中企也落在日企之后。譬如在马来西亚的高铁工程竞争中,马方对中企的技术、装备、成本、性价比方面都青睐有加,唯独提出“民众对日企更加信任,日本的舆论形象更好”。这些都值得中企学习和警惕。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在“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进入2.0时代的背景下,走到海外的中企肯定不止数十家央企。如何能够走得好、走得稳、站得住、扎下根,其实日本企业已经提供了很多经验和教训。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如果中企在确保现有优势的情况下,再学习和借鉴日本企业成功的秘诀,将产生不得了的效应。(完)

关键词: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