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共享单车走出国门:从中国复制升级为“复制中国”

2017-03-30 16:11:31    中华网综合  参与评论()人

共享单车走出国门:从中国复制升级为“复制中国”

共享单车几乎成了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自行车一度是中国工人阶级的象征,如今则成为了全球资本的最新战场,该新兴行业的一些大提供商已走出国门,寻求向海外扩张。

ofo共享单车创始人之一、CEO戴威介绍说,ofo日活跃用户已达500万,日订单超过一千万,并进入了美国、英国、新加坡市场。ofo希望今年7月份前在大约10个美国城市共投放5万辆共享单车。ofo相关人士表示,ofo今年计划向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扩张。

3月21日,全球首创智能共享单车模式的摩拜单车宣布,在经历了前期的深度调研、悉心筹备和试运营后,正式在新加坡投入运营。摩拜单车计划在2017年年底前将业务覆盖范围扩大到全球100多个城市。2016年4月22日,摩拜单车在上海问世,如今业务遍及中国33个城市,投放车辆超过100万,平台累计已完成超过4亿人次骑行。

总部位于北京的共享单车初创公司小蓝单车(Bluegogo)今年融资5800万美元,目前正在美国加州旧金山试水,向该城市投放了200辆标志性的蓝色自行车。据该公司美国业务副总裁Ilya Movshovich称,公司正就在当地推出共享单车计划与另外至少五个美国城市进行洽谈。

美国出现Groupon,中国团购逐渐大行其道;美国Airbnb流行,共享房屋在国内开始风生水起;美国有了Uber,中国的滴滴们快马加鞭赶上……不过,最近事件正在发生一些微妙变化。

从中国复制升级为“复制中国”

在国内共享单车如火如荼发展时,两位华人将共享单车模式带到了美国科技创新中心—硅谷,他们创办的LimeBike,3月的15日宣布,获得1200万美元A轮融资,领投方为硅谷知名风投Andreeseen Horowitz,其他知名投资机构还包括IDG、DCM等。

美联社认为,正是中国初创公司把活力带到了美国,美国多个城市正在享受这样的“美遇”,而包括洛杉矶等多地人们都表示很喜欢这样可爱的小单车,他们称其为“Coolbike”。

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说,共享单车这一创新之所以出现在中国,而非欧洲或者硅谷,与中国完整的产业链有关,也和最近几年中国的创业大潮直接相关。

在西方,共享单车主要依靠政府补贴或企业注资。中国的共享单车规模远远超过了西方,从全球化的维度来说,中国共享单车的出现,让(Copy to China)第一次升级为“to China Copy”

“中国式创新”被外媒点赞

《纽约时报》去年8月曾撰文指出,“中国抄袭美国的时代过去了,在移动领域,美国已经开始抄袭中国”。这篇题为《现在轮到硅谷山寨中国企业了》的报道,不仅在硅谷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也在西方国家引发了人们的反思。

“坦白讲,中国抄袭美国这种说法好多年前就过时了,在移动领域事实恰恰相反:美国常常抄袭中国。”一位名叫本·汤普森的科技调研公司创始人说。

事实上,中国的创新热潮近年来甚至超越了以创新著称的美国硅谷。这篇报道称,中国正走在移动技术的前沿。在美国的一款线上约会应用“火种”出现前,中国人已经在使用一款名叫“陌陌”的应用跟附近的单身人士约会了;在美国的千禧一代通过Venmo这款应用转账之前,中国的老百姓已经在使用智能手机的数字钱包转账、投资、在线支付。中国的科技产品在某些方面已经赶超美国的脸书、推特等公司,出现了其他国家向中国学习的现象。

西班牙《国家报》网站8月26日报道,微信早已不是简单的应用平台,其独特性的最好证明是WhatsApp、Line和Viber等各种社交应用程序都开始“抄袭”微信的功能。微信从一开始就支持发送语音信息,国外的竞争对手们都是后来才加入了这一功能。此外,微信很早就推出了语音通话和视频通话功能,而WhatsApp到去年底才推出视频通话服务。从事线上市场营销咨询的2Open市场咨询公司总裁路易斯·加兰说:“说实话,目前在这个领域是世界在抄袭中国。”

日本《东京新闻》报道,在中国,共享单车服务正在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引进智能手机结算系统,这使得消费者可以享受到更为低廉的价格。中国曾经被称为自行车王国。作为一种简便的出行手段,自行车似有卷土重来之势。

报道称,曾经中国的道路几乎完全被自行车大军占领。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主要的出行方式也从自行车变为汽车,如今中国全年的新车销量已经达到2800万辆。但是近年来汽车增长势头放缓,尾气排放导致的空气污染也日益严重,这也是造成自行车回潮的原因之一。

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12月13日报道,中国的两家初创企业试图重新掀起单车热,这非常适合有着硅谷情结的年轻一代。摩拜(MOBIKE)和“共享单车”(Ofo Bicycle)让骑行者可以用智能手机开锁并把单车放在目的地。世界各地都有单车共享方案,但鲜有国家将其变得这么简单。

报道称,短短几个月内,这两家企业就把北京的街道变成了一片橙色和黄色。他们颠覆了该国产品被贴上的山寨标签,揭示了中国也在成为世界上最具创造力的创新实验室之一

英国《金融时报》撰文称,中国的共享单车是全球创新的典范,也是最新向外输出的案例

共享单车是神器还是妖怪

首创于国内的共享单车,设计新颖使用方便,甚至被海外媒体称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神器”。但正在中国快速普及且方兴未艾的共享单车,由于问题多多已经令人产生质疑,它到底是神器还是妖怪。

要搞清楚共享单车是神是妖,需要更宽阔的视角和更深入的理解。近期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中国共享单车正在海外融资的帮助下快速“走出去”,目前已“骑”进了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未来还可能进入更多海外城市。一些美国主流媒体这样评价发轫于中国的共享单车服务:中国初创公司把活力带到了美国,美国多个城市正在享受共享单车带来的便利。

共享单车首创于中国并非偶然,与国内完整的产业链有关,也得益于近年国内蓬勃的创业大潮。如果纵观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历程,还可以发现共享单车兴起所具有的标志性意义。共享单车之所以能够摆脱停车桩的束缚,主要是因为有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和便捷的移动支付作后盾。也就是说,共享单车产生于中国且快速崛起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在移动互联网方面从技术到应用,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看清楚了共享单车不一般的“背景”,有利于把握这一新兴事物的本质,也就会明白共享单车绝非“妖怪”,而且在积极正确的引导下,一定能够发挥超出想象的神奇作用。(北京青年报)

共享单车,怎样骑得更远

共享的基石是诚信

“互联网+”带来便捷生活,但也不乏闹心问题。共享变“私享”,把单车藏起来、加私锁;出于个人目的,拆除单车零件、进行恶意毁坏;只图自己方便,无序乱放影响交通……凡此种种,让共享单车的形象打了折扣。

共享单车规范运行,与市民公共意识、分享意识的培育密不可分。如果没有利人之心、缺少契约精神,共享的红利肯定会被诸多越过道德和法律界限的行为所消解。共享时代,对社会诚信“质地不均”的问题,不能视若无睹。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共享经济要行稳致远,重中之重就在于打牢诚信的基石。

因此,破解共享单车的尴尬,不妨建立文明用车奖惩制度,将管理中发现的不文明现象纳入个人征信系统,把那些不良行为责任人记入失信黑名单,让其付出应有代价。诚信不“转向”,共享单车才能一路出彩。

管理要绣花般精细

呵护好共享带给城市的“善念”,让共享单车骑得更远,职能部门的责任不可推卸。

比如,个别用户文明素养存短板,随停随放成了乱停乱放,随意挤占公共空间,职能部门应针对问题进行制度建设,而不能只是简单地查封了之。又如,“车辆损坏”“骑车受伤”等问题如何界定,“增加单车车道、停放点”等问题如何纾解,也需要管理者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监管同时兼顾温度,是城市治理必须回答好的命题。像绣花一样精细管理,无疑是达成善治的必经之路。对单车使用年限、完好率、软件要求、线下运营配置、押金退还期限、企业购买第三方责任险等,相关规定都应该详实、细化。政府有形之手配合市场无形之手,辅之以市民文明之手同向发力,一定可以成就共享社会的美好未来。

服务决定企业成败

一些使用人不按规定地点乱停乱放,甚至破坏车辆的行为,确实该批评和处罚。同时,作为一种企业行为或商业行为,共享单车的运营方应该担起相应的服务责任、管理责任和社会责任。

“投放十万辆车,团队只有50个人”,管理维护不到位的问题,与规模扩张的虚火密不可分。资本不断涌入单车市场,光顾着在同行间攀比市场占有率,难免有忽视用户体验的嫌疑,也难免会滋生专利侵权、资源浪费的问题。共享单车“叫座不叫好”,运营商管理经验有限、技术手段不足是重要原因。

共享单车市场的部分乱象,源于监管机制及行业标准落后于市场发展。引导共享单车有序发展,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也离不开规范高效的企业运营。从长远看,共享单车运营商要站稳脚跟,需要拿出更加令人信服的技术手段和服务品质。(人民日报)

关键词:共享单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