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实体产业衰败指向阿里巴巴 马云拒绝背这个黑锅(2)

2017-03-10 09:22:42      参与评论()人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资金脱实向虚、产业资本大量撤离实体经济的现象呢?原因就在于,被划定为虚拟经济的某些行业,如房地产、金融等出现了过度发展、盲目发展、不规范发展现象,暴利问题突出,导致资本、资金的流动出现了问题。尤其是银行资金,完全偏离了正常轨道。相反,如果虚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受到规则的制约、制度的约束,不出现盲目发展、过度发展的现象,也就不可能使社会资本、资金等流动出现问题。也就是说,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完善制度、制定规则、强化监管,而不是把责任推给虚拟经济,更不是把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对立起来。

马云不该为实体经济衰弱背书

说到实体经济,说到实体经济的衰弱,真的与电商没有多大关系,真正的硬伤,主要有两块。一是资金脱实向虚,一是企业负担沉重。资金脱实向虚,主要是制造业被边缘化、产业资本撤离实体经济。如果说美国实体经济出现问题,主要是制造业转移步伐过快的话,中国出现这一问题,则主要是其他领域利润水平过高、不规范利益过多、监管严重缺位,其危害也比制造业转移更大。因为,制造业转移是主动进行的行为,而资本撤离实体产业则是被动产生的行为。就企业负担来看,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清理各种乱收费了,尤其是近年来,更是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步伐的加快,大力减少审批环节收费,降低收费标准,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但是,实际情况并不如人意,企业负担依然十分沉重。各种名目的收费、基金、罚款等仍然多如牛毛,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资金脱实向虚、企业负担沉重,显然已对实体经济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不仅严重制约了实体企业的创新能力,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且扭曲了实体企业的发展思维,推动了产业资本加速撤离实体经济。更重要的,资本撤离实体经济,特别是大企业转向做金融、做房地产、做资本,对实体产业的投资越来越少,又在很大程度上恶化了中小实体企业的生存环境,特别是那些为大企业做配套的中小实体企业,都因为大企业的“转行”而变得日益困难,相当一部分只能关闭歇业。不仅如此,资金脱实向虚、企业负担沉重,还严重稀释了政策和改革的“红利”,降低了企业和百姓的“获得感”,一定程度上还恶化了市场发展环境,甚至严重影响和损害政府的公信力。

把两大硬伤造成的实体经济衰弱责任,推给马云,显然是不合适的。殊不知,那些指责马云的实业家们,实质也是实体经济衰弱的推手之一,他们把从实体产业中赚到的钱不反哺于实业,反而投向了房地产、投向了金融,从事非主业的营生。然而,弱化了实体企业,最终把矛头指向马云等互联网企业,显然是有失公允的,是不合理的,马云也不可能为这样的指责买单。

虚实结合方能为实体经济疗伤

首先,要给金融业退虚火。按照目前金融业发展的实际,全国政协委员、知名经济学家李稻葵建议,要给金融业退虚火,打破信托等金融产品的刚性兑付,提示金融产品的风险,让大家将钱投回实业。因为,只要金融业有利可图,特别是有暴利可图,资金就不可能脱虚向实。要遏制资金脱实向虚,只有堵住金融业源头,让金融业不是只有利益、更有风险,资金就不敢轻率进入金融领域,而会逐步回归实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