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实体产业衰败指向阿里巴巴 马云拒绝背这个黑锅

2017-03-10 09:22:42      参与评论()人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全球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都受到了巨大冲击,特别是制造业大国的中国,实体经济更是面临资金脱实向虚、实体经济被边缘化、资本撤离实体产业等方面的问题。于是,一些实体领域的企业家开始把矛头指向了互联网代表——马云,认为是互联网等虚拟经济冲垮了实体经济。

马云成了实体企业的“出气筒”

马云及其阿里巴巴自淘宝红火、特别是“双11”被广大消费者接受以后,就一直受到来自实业界企业家的指责。尤其是近年来实体经济出现衰弱,市场经营困难,实业界的企业家就更是把矛头指向了马云,认为是马云搞垮了实体经济,是马云让实体企业陷入了困境。马云,俨然成为了实体经济衰弱的罪魁祸首。

如娃哈哈创始人兼董事长宗庆后在参加中国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时,当被问到对于马云提出的“五新”(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和新能源)如何看待,竟然直言不讳地表示:我认为除了新技术以外,其他都是胡说八道。宗庆后所以这么说,实质就是对马云推出的电商等不满,对所谓的虚拟经济不满,是将马云作为了“出气筒”。

而近日,中国全国人大代表、广东马可波罗磁砖董事长黄建平在面对媒体又公开表示,淘宝网假冒伪劣严重,在淘宝网搜索“马可波罗”磁砖、“马可波罗卫浴”这两个关键词可以找到近500家店铺,但是经过集团授权的只有两家,集团自己也在天猫设立了旗舰店,其它店铺全部是冒名侵权的。于是,质疑马云组建的“打假国家队”是做秀,并没有实干。

黄建平所以把矛头指向淘宝,说到底,还是自身发展受到了冲击和影响,市场状况不是很好。如果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发展没有困难,是不大可能出现这样的现象的。把矛头指向马云,只能说明实体经济遇到了不小的困难。而类似这样的指责,在中国的实业界并不少见。马云面临的压力不小,受到的无辜指责也不少。对于这样的指责,马云及其阿里巴巴有的回应了,有的则一笑而过。事实也是,如果对每次指责都当一回事,那就只能停止创办企业,停止一切生产经营了。按照市场状况,经营不好的一方,往往很少能从自身找原因,而是会千方百计地把责任推给他人。这不算什么,这是多数企业经营者的通病。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并不对立

眼下,有一种令人担心的现象,那就是面对实体经济被边缘化、资金脱实向虚、产业资本大量撤离实体经济,很多人把矛头指向了虚拟经济,认为是虚拟经济挤压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空间,虚拟经济抢占了实体经济的码头。从而人为地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割裂开来,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对立起来,甚至有观点认为,虚拟经济不能成为经济的重要内容。

显然,这是混淆了经济的概念,模糊了实体与虚拟的内涵。我们说,实体与虚拟原本就是相对的,是经济的不同门类,而不存在本质区别。在今年1月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中国总理李克强就曾经对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有过明确阐述,他强调,“实体经济”是一个相对于“虚拟经济”的概念,不是仅仅包含制造业,而是涵盖着一二三产业。网店是“新经济”,但直接带动了实体工厂的销售;快递业作为“新经济”的代表,同样既拉动了消费也促进了生产。这些典型的新经济行业,实际上都是“生产性服务业”,都是在为实体经济服务,也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资金脱实向虚、产业资本大量撤离实体经济的现象呢?原因就在于,被划定为虚拟经济的某些行业,如房地产、金融等出现了过度发展、盲目发展、不规范发展现象,暴利问题突出,导致资本、资金的流动出现了问题。尤其是银行资金,完全偏离了正常轨道。相反,如果虚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受到规则的制约、制度的约束,不出现盲目发展、过度发展的现象,也就不可能使社会资本、资金等流动出现问题。也就是说,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完善制度、制定规则、强化监管,而不是把责任推给虚拟经济,更不是把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对立起来。

马云不该为实体经济衰弱背书

说到实体经济,说到实体经济的衰弱,真的与电商没有多大关系,真正的硬伤,主要有两块。一是资金脱实向虚,一是企业负担沉重。资金脱实向虚,主要是制造业被边缘化、产业资本撤离实体经济。如果说美国实体经济出现问题,主要是制造业转移步伐过快的话,中国出现这一问题,则主要是其他领域利润水平过高、不规范利益过多、监管严重缺位,其危害也比制造业转移更大。因为,制造业转移是主动进行的行为,而资本撤离实体产业则是被动产生的行为。就企业负担来看,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清理各种乱收费了,尤其是近年来,更是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步伐的加快,大力减少审批环节收费,降低收费标准,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但是,实际情况并不如人意,企业负担依然十分沉重。各种名目的收费、基金、罚款等仍然多如牛毛,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资金脱实向虚、企业负担沉重,显然已对实体经济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不仅严重制约了实体企业的创新能力,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且扭曲了实体企业的发展思维,推动了产业资本加速撤离实体经济。更重要的,资本撤离实体经济,特别是大企业转向做金融、做房地产、做资本,对实体产业的投资越来越少,又在很大程度上恶化了中小实体企业的生存环境,特别是那些为大企业做配套的中小实体企业,都因为大企业的“转行”而变得日益困难,相当一部分只能关闭歇业。不仅如此,资金脱实向虚、企业负担沉重,还严重稀释了政策和改革的“红利”,降低了企业和百姓的“获得感”,一定程度上还恶化了市场发展环境,甚至严重影响和损害政府的公信力。

把两大硬伤造成的实体经济衰弱责任,推给马云,显然是不合适的。殊不知,那些指责马云的实业家们,实质也是实体经济衰弱的推手之一,他们把从实体产业中赚到的钱不反哺于实业,反而投向了房地产、投向了金融,从事非主业的营生。然而,弱化了实体企业,最终把矛头指向马云等互联网企业,显然是有失公允的,是不合理的,马云也不可能为这样的指责买单。

虚实结合方能为实体经济疗伤

首先,要给金融业退虚火。按照目前金融业发展的实际,全国政协委员、知名经济学家李稻葵建议,要给金融业退虚火,打破信托等金融产品的刚性兑付,提示金融产品的风险,让大家将钱投回实业。因为,只要金融业有利可图,特别是有暴利可图,资金就不可能脱虚向实。要遏制资金脱实向虚,只有堵住金融业源头,让金融业不是只有利益、更有风险,资金就不敢轻率进入金融领域,而会逐步回归实业了

其二,要大力清费减税。在减负问题上,一定要纠正一种认识,那就是不能只把眼睛盯住税收。我们说,税收可以减,也应当减。但更应当减的是各种收费、各种制度交易成本,以及银行的融资成本。如果这些方面的成本能够有效降下来,税收的弹性就会更大,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税收政策就能更加灵活。代表、委员也建议,在减轻企业负担问题上,必须做到“收费法定”,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尽快推出一批制度性、管长远、见实效的清费举措,实现“清费”与“减税”共同发力。

再者,要激活企业家创新精神。如何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发扬企业家精神、保护企业家精神、提倡企业家精神,让企业家成为推动创新的主力军,是最为关键的同方面。如果企业家的精神得不到发挥,要想提升创新能力,难度极大。而要做到这一点,保护企业家是前提。就眼下而言,则是要抓紧纠正一批企业家冤案。在此基础上,通过政策、资金等的扶持、资源配置的倾斜等鼓励企业家创新。

当然,规范资本市场运行,防止资本发生野蛮行为扰乱市场秩序等,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不管怎么说,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必须重视实体经济、重视制造业的时候了。掌握着大批核心技术的美国都在反思,更何况是发展中人口大国的中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