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年轻人在过度消费吗? 月入3万都花掉仍是隐形贫困

2018-04-25 10:43:11  北京晨报    参与评论()人

年轻人在过度消费吗? 月入3万都花掉仍是隐形贫困

年轻人在过度消费吗?

北京晨报

漫画/陶小莫

漫画/陶小莫

最近,一个新的名词“隐性贫困”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所谓“隐性贫困”并不是真的贫困,而是指消费观念超前、追求生活品质的人,“月入一万多,却穿着3000块的西装,敷着100块一片的面膜,租着6500块带落地窗的大房子……”对此,有人调侃也有人自嘲,还有人批评年轻人的消费观念不当,这样的生活观念,究竟是好是坏?

●正方

从生产伦理

转向消费伦理

张晓明(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年轻人,他们的消费观念,和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完全不同。不可否认,有些消费确实有不理性的成分,但也有一种现象应该注意:更多的年轻人,可能不再去追求名牌,而是追求个性化、定制化的消费。问题是,我们的社会,刚刚从批量化生产和供应产品的方式,开始转向个性化的生产和供给,这种供给显然还不充分,这就导致真正能满足个性化消费的产品,价格必然是比较高的。这可能也是所谓“隐形贫困”出现的原因。

这样的现象是普遍性的,国内外都如此。我们在国外往往也能看到两种不同的消费方式,一种是奥特莱斯那种,就是厂家直销,现在国内也不少,价格相对便宜,东西也还不错,我们这一代人,觉得在这里买点儿就很好。但年轻人并不满足于这种批量生产的产品,他们更愿意买点儿个性化的东西,而对价格并不敏感。

一种新的消费方式确实已经出现了,这种消费观念到底是否理性呢?很难判断,我想这样的年轻人,绝大多数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家庭的支撑,很难想象,一个出身于贫困家庭的孩子,会变成“月光族”,甚至“信贷消费”的群体,人归根结底是理性的。

还有一种消费,可能不具备普遍性,但也确实存在。有些年轻人喜欢看戏剧、听音乐会,即便自身的经济水平、收入状况不是很好,也节衣缩食地去看去听。当前,话剧、音乐会等文化消费的价格差异还是比较大的,贵的几百上千的都有,这种消费究竟应该怎么看待,我想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