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深圳水围村29栋“农民房”变身人才公寓,政府半价对外配租(4)

2018-03-26 09:22:40      参与评论()人

“当初从村民手里租房子是很难的,一家一家去谈的,村民对(村)股份公司(改造环境的想法)没有信心。(水围柠盟人才公寓)项目做完后,很多村民看了也想要纳入这个改造。”庄伟才说。

数据显示,深圳农村城市化历史遗留违法建筑总计达37.74万栋,占深圳建筑物总栋数的比重超过一半。

深圳市住房研究会会长陈蔼贫说:“‘农民房’是在特殊历史进程中产生的特殊历史产物,曾为深圳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租金低廉,至今仍是很多年轻人来深圳的第一落脚点。”

然而城中村脏乱差、消防安全隐患多,也需整治。实际上,多年来深圳陆续出台过多次历史遗留违法建筑的处理意见,但绝大多数未获得原村民的认可,城中村改造大多以地产商主导的拆除重建方式推进。然而,随着房价的攀升,拆除重建越来越难,“农民房”存量难以仅靠市场化改造消化。

由于保障房筹集建设压力大,深圳早就在《住房建设规划2012年度实施计划》中提出,“试点以整体租赁方式将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集资房、城中村村民自建房纳入保障性住房有效供应渠道”。

“十三五”期间,深圳需新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40万套。然而,由于土地空间严重不足,房源筹集难度极大。

2016年,深圳出台《关于完善人才住房制度的若干措施》,提出“十三五”期间,市、区政府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没收、租赁、征收历史遗留建筑等方式筹集不少于8万套人才住房。

此次,水围村的整改,实际上并没有改变“农民房”的产权不清、性质不明的现状,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居住安全和拓宽了政府人才住房筹集渠道。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住房规划与建设处处长陈叶军说:“现在深圳没有什么地了,城中村改造是个(筹集保障房和人才住房)比较可靠的渠道。”

陈蔼贫认为,水围村的改造,为解决有巨大存量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路径,有利于逐步消化存量。

(原文标题为《29栋“农民房”变形记》)

关键词:农民房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