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新三板做市商制度实施三年 竞争性不足等难题待解(3)

2017-08-25 09:11:49    证券日报  参与评论()人

目前,不仅做市转让陷入低迷,而且新三板整个市场也遭遇流动性困境。但有市场人士表示,做市商制度并非简单地提供了一种新的交易方式,更不能将市场流动性低迷归咎于做市商制度,因为市场流动性的完全改善受制于诸多因素,除交易制度以外,还包括挂牌公司股份的分散程度、市场可流通股份的总量、投资者结构、投资者的交投意愿等。

付立春表示,“当前市场面临如做市商数量少,难以形成竞争报价;做市商仍以券商为主,多样性亟待完善;做市商盈利模式异化等挑战。”

南山投资创始合伙人周运南8月24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做市转让方式存在两大不足,一是做市转让下的大宗交易不便捷;二是做市商数量和做市资金规模不足严重制约做市业务的发展。

对此,周运南建议尽快推出盘后大宗交易制度,弥补做市交易不方便进行大宗交易的短板,同时尽快启动已获批的10家私募做市试点工作,为市场输送新鲜力量。

“另外可以尝试推出混合做市制度。”周运南建议。

付立春也建议,加速完善私募做市制度,如可以考虑公募基金、保险资金、社保、 QFII、 RQFII 等纳入做市商范畴中,实现做市商的多样化,配合大宗交易平台的推出缓解承接压力。 未来通过在精选层试行“做市+竞价”混合交易模式,实现整个新三板自上而下的流动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