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走进西安的“太空救险队”:曾抢救10多颗重大故障卫星(3)

2017-08-21 09:15:04      参与评论()人

1975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测控观察发现,卫星近地点高度在逐渐升高。而从理论上分析,卫星受到大气阻力的影响,轨道近地点高度应该是逐渐下降。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测控专家李济生开始不分昼夜地计算。几个月后,谜团解开:卫星姿态控制的喷气管会产生姿控力,虽然只有0.7克的作用力,却使卫星轨道近地点每天升高300多米。李济生随后开发出了全新的卫星定轨方案,使我国卫星定轨精度达到了1公里。此后,李济生带领技术人员继续攻关,使我国的卫星定轨精度逐渐从公里级提高到100米级、10米级甚至米级,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轨道基础。

目前,在环绕赤道上空、距地面约3.6万公里的地球静止轨道上,大约有2300颗卫星共存。如何在这条360度的“圆弧”占位,考验着航天测控技术能力。2007年初,我国一颗北斗卫星发射在即,日本、俄罗斯各有1颗卫星已抢先占据了“北斗”预定的组网轨位。由于担心3颗卫星共位产生碰撞危险和电磁干扰,两国不同意中国卫星挤进来。经过周密准备和艰苦谈判,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设计提出的卫星共位控制方案,最终得到了两国专家认可。截至目前,3个国家的卫星已在同一轨位上安全运行8年多,成为国际社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的一个范例。

2016年8月16日,“力星一号”卫星搭载“墨子号”科学试验卫星的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力星一号”的轨道高度只有100多公里,是迄今为止运行轨道高度最低的人造地球卫星。轨道低、卫星飞行速度快,对卫星的跟踪、降轨的控制都是空前的考验。从经验上来说,我国没有发射过轨道这么低的卫星,这是在挑战航天器运行轨道的极限。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科技人员连续工作两个月,最终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过渡流区全球飞行,开辟了新的飞行空域,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

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到“北斗”“神舟”“嫦娥”等,每一次航天任务,都离不开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太空牵引”。组建至今50年,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共完成300多次发射测控任务,长期管理在轨飞行器100多颗,被称为卫星“大管家”,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的多项第一。

精确预报飞船返回舱落地点,让航天员从太空安全返回地球

关键词:中星9A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