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走进西安的“太空救险队”:曾抢救10多颗重大故障卫星

2017-08-21 09:15:04      参与评论()人

在我国航天测控事业发展50周年之际,记者走进这个被誉为航天测控领域国家队的现代化航天测控中心。它不仅管理着我国100多颗在轨航天器,还通过高超的航天测控技术,让包括“中星9A”在内的10多颗重大故障卫星起死回生,堪称“太空救险队”。

每一次卫星发生故障,都是一场充满挑战的“天地大营救”

6月19日0时1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中星9A”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发射过程中出现异常,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

“中星9A”危在旦夕。在人们为失利扼腕叹息时,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技术人员在第一时间分析失利原因,制定挽救措施。

12个小时后,失利原因被准确锁定:火箭三级姿态系统工作异常,导致不能以足够的速度和高度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据负责轨道控制的工程师孙守明介绍,“中星9A”的预定初始轨道远地点高度为41991公里,而卫星实际入轨后初始轨道远地点高度只有16420公里,相差了25571公里。如此大的入轨偏差,在国际同步卫星发射历史上都属罕见。

“还有救!”孙守明说,“‘中星9A’虽然没有进入预定轨道,但这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失败,还能够由地面控制卫星利用其自身携带的推进剂实施变轨控制,使卫星最终进入同步轨道。”

故障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预想。要想按照预案中的措施进行抢救,卫星远地点轨道高度至少要高于2万公里,而“中星9A”的远地点高度仅16420公里。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尚属首次,操作起来有许多新难题。

7月5日21时,经过16天的全力抢救,综合调用陆海基航天测控资源,准确实施10次轨道调整、6次定点捕获,卫星成功定点于东经101.4度赤道上空的预定轨道,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太空抢救工作圆满完成。

在整个过程中,卫星推进剂实际消耗量远远低于预期。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技术人员提出的抢救方案与常规抢救方法相比,为卫星节省约100公斤燃料。

航天事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的特性。受空间环境干扰与设备、器件寿命等因素影响,在轨卫星故障时有发生,保护这些宝贵的国家太空资产,是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重要使命。多年以来,每一次卫星发生故障,都是一场充满挑战的“天地大营救”。

关键词:中星9A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