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7月经济和货币数据点评:短周期回落开启,但长周期底线稳固(2)

2017-08-16 15:37:26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货币信号验证周期特征。伴随经济数据的低迷,7月M2同比增速下降至9.2%,再创历史新低,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为8255亿元,亦降至今年新低。这支持了我们在7月报告中提出的观点,即随着经济短周期反弹的结束,货币供应进入“减速增质”新常态,M2增速将长期保持低位振荡态势。比照7月经济数据,我们认为,M2、社融等货币数据反映出关键的总量和结构信号,进一步验证了短周期回落和长周期企稳的趋势,刻画出周期演进的主要特征。

第一,“剪刀差”异动反映短周期回落。在7月M2增速继续下行的同时,M1增速小幅回升0.3个百分点,致使M1-M2增速“剪刀差”结束了连续5月的收窄趋势,较6月扩张了0.5个百分点。这一异动不能误解为经济活动升温引发的企业存款活化,也并非企业资金“脱实入虚”,而应归因于财政支出的放缓。与6月相比,今年7月公共财政支出的同比增速降幅高达13.9个百分点。财政支出骤然减速,一方面使7月财政存款新增1.16万亿,拉低M2增速;另一方面,前期下拨至各预算单位的财政资金,亦会因此延缓投放,转化为机关团体活期存款,进而抬高M1增速,阻碍了“剪刀差”的进一步收窄。事实上,在M1增速上升的同时,7月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了3697亿元。而新增人民币贷款亦出现大幅回落,创下今年新低,已降至本轮经济短周期反弹前水平。因此,上述数据证明,经济短周期回落已经切实反映于企业经营层面,并已对M1、M2增速形成严重拖累。因而,至2017年末,M2增速仍将保持低位震荡,在9.5%的中枢水平附近波动。

第二,社融结构支持长周期企稳。一方面,表外融资加速萎缩,金融“去杠杆”成效深化。7月表外融资增量由前值2244亿锐减至-644亿,在今年首次实现负增长。并且,信托贷款因为相对规范,曾在5-6月成为其他表外融资的转移目标,而7月信托贷款的新增规模也缩减逾50%,表明金融“去杠杆”正向纵深推进。另一方面,非银金融机构贷款大幅降低,资金“脱虚入实”势头不减。7月流向非银金融机构的新增人民币贷款为-851亿,并且今年1月以来,非银金融机构的累积新增贷款总体负增长,累积降幅保持波动上升。由此可知,“去杠杆+强监管”的政策组合已显著优化社融结构,持续引导表外融资需求向表内转化,推动资金向实体经济流动。这将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并为下半年供给侧改革和国企混改的推进提供资金支持,有助于加快中国经济长周期的企稳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