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荀玉根谈策略研究框架:从大而整、知轻重,到做最好的自己(3)

2017-08-14 09:01:10      参与评论()人

那怎么理解人与市场的关系呢?我借用日本战国时期战国三英杰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回答,谈谈我的理解。有人问他们同一个问题:杜鹃不鸣,当如何?这三个人的答案截然不同,三种境界正好解释了A股发展的三段历程。第一位,织田信长回答:令其鸣!杜鹃不叫,就用鞭子抽打让它叫,这好比股市中的坐庄模式,在九十年代非常盛行,甚至出现过沪深两地政府为抢夺金融定价权主动抬高股价,阚治东的《荣辱二十年》对这段历史有介绍。第二位,丰臣秀吉回答:诱其鸣!杜鹃不叫,就用食物来诱导它叫,这类似股市的忽悠模式,通过报告、画K线走势图,引导市场价格,让市场形成某个趋势。2005-07年牛市中有一个炒股大神叫带头大哥777,最开始股评比较准,后来组建了一个QQ群,推荐任何的股票第二天都涨停,最后被抓了。第三位,德川家康回答:待其鸣!杜鹃不叫,我就等,只要不是生理上的缺陷,它不可能永远不叫。这是我认可和坚守的原则,分析师的责任是通过扎实的研究给出合理价值区间,至于股价什么时候达到这个位置,会不会超涨,超涨多少,由市场的运行状态、资金、情绪等等因素决定

最后,我想强调一下,研究投资要与时俱进,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大家都喜欢膜拜美国的投资大师,因为几百年证券史中美国资本市场是最发达、最成功。其实美国1896年才有道琼斯指数,真正的基本面研究起源于1934年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之前的股市更多是交易而非投资,最出名的大师是利弗莫尔。仔细看美股过去100多年历史,从格林厄姆到费雪,到巴菲特,到彼得·林奇,到比尔·米勒,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他们成名的年代都不一样,成名的代表作也不一样,也就是说大师是一茬一茬的。这是因为时代背景不一样,投资其实是顺势而为,顺大势方能成大器。在不同时代要弄明白不同的背景,在这种背景之下什么样的行业,什么样的公司胜出,抓住这些行业、这些公司就成功了,所以时势造英雄。

2. 辨识宏观,尊重趋势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对大趋势的判断非常重要。策略研究主要回答三个问题:第一买不买?大类资产角度股市值不值得配。第二买什么?就是选择什么产业,怎么布局?第三有什么热点、主题?这里面最至关重要就是要回答买不买的问题,这是一个0或1的问题。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看股市值不值得投资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叫美林投资时钟理论。我是07年入行时非常痴迷这个理论,过去十几年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宏观策略框架。美林投资时钟理论说白了就是把宏观和市场结合起来,通过经济增长、通胀两大指标把经济周期划为复苏、过热、滞涨、衰退四个区间,指出股票、大宗商品、现金、债券四大类资产依次占优。这个框架有美国1973-2004年的历史验证,曾经在中国也运用的有效。能解释2005到07年牛市,也能解释08年的熊市,还能解释08年底到09年的小牛市及11年的熊市,所以这个理论那几年宏观策略分析师开口闭口都谈美林时钟。但是2012年之后问题就出现了,这个框架变得很难用了,因为美林投资时钟理论的抓手就是经济周期的波动,在经济周期的波动中有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区间,但是从2012年之后就发现经济周期波动很小,是一条直线,波动都没有又如何能划区间呢?区间划不出来又如何指导投资呢?又如何去分析市场呢?不仅无效,到了2014下半年,如果用这个理论分析得出的结论甚至是错误的,因为14年下半年经济增长缓慢往下降,通胀也不行,PPI是负的,但是股市是一波很猛烈的大牛市,这让很多人彷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