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解盘年中经济·论势丨黄剑辉:实体经济稳健增长 金融改革亟待加快(3)

2017-07-28 15:57:32  黄剑辉 中国经济时报    参与评论()人

实体经济表现良好。6月份国家统计局制造业PMI由上月的51.2%反弹至51.7%;财新制造业PMI则由49.6%反弹至50.4%,再度站上荣枯线。其他数据也显示工业活动有所加快:6月发电量同比增长5.2%,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5%,是今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服务业方面,国家统计局公布的6月服务业生产指数为8.3%,是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回升0.5个百分点至54.9%;财新服务业PMI则意外回落1.2个百分点至51.6%,总体来看,服务业发展势头仍然良好。  

三个因素推动工业生产反弹。6月工业和PMI反弹的主要推动因素包括:一是外需保持强劲。6月PMI中的新出口订单反弹至52%的近5年最高水平,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1.7%,也显著高于上月的10.7%。二是内需比较稳健。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对冲了房地产投资的回落,前6个月投资增速并未失速,同时在居民收入实际增速继续高于GDP增速以及消费升级的带动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反弹。三是工业品利润仍旧保持高位。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2.7%,比上年同期加快16.3个百分点,企业仍有扩大生产的动力。  

本轮工业补库存周期或将拉长。在供给侧改革深化、环保政策收紧的影响下,6月以来钢材、有色、煤炭等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一轮续涨行情,而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在6月的反弹也证明了经济的内生动力仍然较强。在供求两端的共同作用下,本轮库存回补周期预计会有所延长。不过,也要看到,由于PPI涨幅和企业利润增速自年初以来的连续回落,叠加二季度以来市场利率的抬升,企业面临的实际利率走高,库存投资的动力已经有所减弱,补库存阶段预计会在四季度接近尾声。

新增信贷创历史同期新高,M2跌至9.4%

  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创历史记录,主要源于二季度。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7.97万亿元,同比多增4400亿元,刷新2009年“四万亿”时期7.37万亿元的历史记录。其中,二季度新增人民币3.75万亿元,也创下历史同期记录。6月信贷增长超出预期,主要源于企业贷款规模扩张的拉动作用。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14.57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1.4个百分点。尽管增速与上月持平,但在巨大的基数面前,新增信贷规模仍超出预期,6月新增1.54万亿元,同比多增1533亿元。从结构看,居民短期贷款增加260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833亿元,尽管创2017年以来第二新高,但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且房贷占比连续三个月下滑,反映出在房地产调控政策收紧、商品房销售放缓的背景下,房地产周期或已接近尾声。企业短期贷款呈增长态势,新增2737亿元,中长期贷款大幅回升,新增5778亿元,创历史同期第二新高,仅次于2009年6月的7742亿元,这主要源于企业经营状况好转,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旺盛。此外,监管趋严导致的表外转表内也是重要原因。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812亿元,环比、同比均出现多增,反映出随着6月监管的边际改善,银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债权增加额也出现了好转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