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资金面旱情突至交易员猝不及防 央行呵护下紧势难持续(2)

2017-07-20 09:47:23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参与评论()人

货币政策“不松不紧”

面对“旱情”,央行再度显露出对流动性的呵护。

周一早间,央行开展1700亿元逆回购操作,实现净投放1400亿元,创逾一个月最大单日净投放;周二,央行逆回购操作继续加码至2000亿元,交易量刷新近一个月新高,实现净投放1305亿元;周三,央行继续开展1400亿元逆回购操作,净投放1000亿元。本周前三个交易日,央行已累计开展逆回购5100亿元,累计实现净投放3700亿元。

不过,在央行祭出天量逆回购后,资金面依然偏紧,引发市场对货币政策是否“明松暗紧”的猜测。尤其从央行近期在公开市场上的一系列操作来看,逆回购“锁长放短”与MLF“锁短放长”操作持续相悖,一时间市场对央行操作意图众说纷纭。

逆回购操作方面,央行自7月11日重启公开市场操作之后,至19日累计开展逆回购7200亿元,其中5300亿元为7天期,仅1900亿元为14天期,28天期操作暂停。与此同时,这期间到期的3500亿元逆回购中,7天期仅700亿元,28天期则有2800亿元。整体上,逆回购操作体现出“锁长放短”的倾向。

MLF方面,央行则体现出“锁短放长”的操作倾向。4月以来,MLF投放呈现每月一次性足量对冲到期量的特点,同时投放期限逐渐拉长至1年,在6月、7月仅进行了1年期MLF操作;4月以来,MLF投放量为18125亿元,其中1年期高达16180亿元;回笼的15113亿元MLF中,1年期仅1693亿元。

该如何理解逆回购与MLF的相悖之处?天风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孙彬彬指出,实际上,央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已就这一问题给出明确答案:“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主要使用逆回购和MLF,目的是‘削峰填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基本稳定”。

孙彬彬认为,逆回购在操作上主要是为了熨平短期性因素的影响,比如财政收支节奏、季节性因素等。MLF操作意在“弥补银行体系中长期流动性缺口”,主要为了对冲外汇占款变动对基础货币的影响。央行这种操作已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期,实际上反映的是央行越来越稳健“中性”的操作内涵,即从前期实际“中性偏紧”的操作,回归至实际“中性”。

进一步结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坚定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17日央行在党委扩大会议中强调“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来看。多数机构认为,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仍将延续,央行“削峰填谷熨平流动性”的意图不变,未来“不松不紧”将是主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