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金融业发展创新加速回归本源 穿透式监管剑指套利(2)

2017-07-17 09:40:28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参与评论()人

在国泰君安首席策略分析师李少君看来,未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作为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机构,将统筹“一行三会”,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强化监管问责机制。有效解决当前监管协调力度较弱,跨领域金融监管标准不统一,存在规则冲突或监管真空等问题。

监管“跟上”创新步伐

一直以来,金融监管如何在风险与创新中取得平衡,受到业界、学界的讨论。近年来,部分机构和业务的过度创新、无序发展所导致的脱实向虚、资金空转、杠杆率高企等问题也饱受诟病,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上升。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表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液,纵观各国历次重大的金融危机,都源于金融发展过度,超过了实体经济的需要。而本次金融工作会议明确 指出金融要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要推动经济去杠杆,坚定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加强金融监管协调,主 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这意味着短期内货币政策难再宽松,资产泡沫将受到抑制,金融发展将回归实体经济本源。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 清直言,此次会议确认监管模式为“功能监管、行为监管”,首次在如此高规格的层面对监管模式的改变进行确认,这是监管模式的重大转变。“功能监管、行为监 管”意味着,“一行三会”的监管对象必然将出现交叉,因为金融机构确实已经“混业经营”。这意味着“监管真空”、“监管套利”等一直存在的监管问题有可能 得到根本改善。

邓海清表示,高杠杆率的根源并不是金融体系,而是在于“僵尸企业”、地方政府等软约束主体。此次强调“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高杠杆率问题有望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在杨东看来,根据业务功能和法律属性明确监管规则,金融监管和风险排查需要跟上金融创新的速率和步伐。对于监管者而言,不遵循市场导向的监管措施必然导致 行业无序创新、规避现有监管法则,容易引发风险。反之,如果监管机构能够正视市场的合理需求,及时征求行业的意见,顺应市场变化出台监管框架,就能将创新 引向规范。

杨东认为,金融监管必须“粗”、“细”结合。一方面顺应市场的需求和发展搭建整体的监管框架,让机构在框架内能够公平竞争、有 序创新;另一方面则需加强差异化的分类监管,用更专业、细腻的方法监管更具体的行业。值得注意的是,强化监管还必须发挥监管科技的作用,利用监管科技守护 金融安全。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科技发展的基础上,应当建立起金融合规、场景依托和技术驱动三位一体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突出监管科技在金融监管中 的重要作用,从而对金融监管进行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