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金融业高增长报告发布 专家建议改进金融监管协调机制(3)

2017-07-11 09:04:43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参与评论()人

《报告》建议,把“十三五”时期金融业发展目标确定为8%和30%,即在“十三五”期间,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8%左右;到“十三五”期末,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提高至30%以上。把金融业占比稳定在8%左右,并不意味着金融发展的停滞,而是把金融工作的重点聚焦于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上。把直接融资占比提高至30%,既是银行业竞争和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又是落实去杠杆、降成本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的必然要求,还是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和振兴实体经济的必然选择。

财经院《财贸经济》编辑部主任王朝阳认为,未来促进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一是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使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配合;二是协调推进金融领域的创新与监管、改革与开放;三是增加金融机构与产品供给,建立多层次金融供给体系,强化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四是遏制资产价格过快上涨,严密防控资产价格泡沫,扭转持有资产比投资实业更赚钱的局面;五是进一步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让金融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对于当前的金融去杠杆操作,需要谨慎把握力度和节奏,既保证不因杠杆的快速去除而影响金融市场稳定,又能够挤压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的空间并迫使其进入实体部门,通过寻求那些富有前景的投资项目进而带动整体经济的转型升级。

“金融业需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住总量调整结构,促进推动经济和金融业协调的发展。要改善金融结构,减少这种无效低效的金融供给,来提升金融供给满足实体经济,金融需求的能力,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防控系统性风险,促进金融持续健康发展。”孙国峰指出。

维护实体经济与金融业发展平衡,孙国峰建议,一是稳住货币总量,实施好货币政策,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二是优化金融结构,推动实体经济结构性改革,促进僵尸企业退出,扭转市场信号。三是加强在宏观和微观水平的监管,防止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空转。四是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通过微观审慎监管来释放金融体系压力。五是要补齐金融发展短板,健全金融业的综合统计和分析制度,加强股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权利价值的评估登记交易体系建设,完善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机制,加强跨界体系和法律体系的建设,完善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