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北大光华院长:中国企业2.0时代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是关键(2)

2017-06-20 09:38:22    新浪综合  参与评论()人

我们看另一个指标,金融附加值占GDP的比重。这个数字我特别愿意花点时间跟大家分析一下。到底国民经济里面,金融行业多大比较合适?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到了去年第一季度的时候,金融附加值占到GDP比例达到9.5%,这里面还没有算地下钱庄、P2P等一些新金融业态对GDP的贡献。9.5%是什么概念?换句话说,100块钱的GDP里面有9块5是由金融行业贡献的。金融行业大概是500万就业人口,创造了将近10%的GDP。金融行业占GDP比重越高是不是金融越发达?对经济越好?金融行业创造的价值附加反映的是金融提供中介服务的时候收的费率水平,金融中间环节越多,收的费越多,对GDP贡献就越大,从这种意义上来讲,9.5%只能说明金融行业中间环节太长、太复杂,中间费用太高。同样一个指标,美国过去130年平均在4%-6%之间。这种情况下,我们的9.5%实在是太高了,反映的是金融中介效率的地下。

我们再看看这个指标在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分布情况。大家看看北京上海,基本上北京和上海金融占GDP的比例达到了17%,已经超过了香港。按这个标准,北京应该是全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了,是金融最发达的地方。但事实并不是这样。这只能说明我们金融中介确确实实效率不高,而收费太高。我们的利差,即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之间的差距,长时间保持在3%的样子,最近才降下来,降到2.5%左右。利差本身是金融附加值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我提供贷款服务了,因而需要收2.5%的利差。在这里,利差越大表明金融越赚钱,对GDP贡献越大。但是实体经济在这个过程中是受到伤害的。因为融资成本提高了。所以,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我们这个金融附加值占GDP比例过高的本身,已经反映出我们传统的增长模式,靠债务驱动的增长模式,非常不合理。它的发展势头已经受到阻碍,换句话讲,它未来的成长空间是非常非常有限的。

在这一点上,并不是所有的这些企业家,或者是政府官员都有深刻的认识。我现在经常听到政府官员跟我讲“十三五”规划要把本省的金融附加值占GDP比例从3%提到6%这种提法。这种提法本身可能有本地的经济属性的考量,有地方政府推动经济成长的动机在里面,但换个角度考虑这个指标的含义,在中国现阶段,提升这个指标的意义不一定是正面的。我在书里面也做了一些分析,我把31个省市自治区金融附加值占GDP的比例放在横轴,纵轴是每一年的固定资本形成占GDP的比例,换句话讲是这个省的投资率。大家可以发现这两者之间已经没有任何正向关系了。事实上两者只是一个负向关系。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咱们地方的金融发展和地方的实体经济之间已经没有关联了。各玩各的,我们现在说的金融脱实向虚就是这么回事。金融有金融的精彩,实体有实体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