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叶大清:科技让穷人和富人处在同一起跑线

2017-05-24 16:54:00    财经综合报道  参与评论()人

文/叶大清

日前,《我是范雨素》突然火爆网络,文章作者是一位70年代前期出生的北漂育儿嫂,她及家人的苦难生活可以说是那个年代许多农村娃的缩影。他们当中许多人天资不错,不少却因家境贫穷,拿不出几百元学费最终放弃求学,未能跳出农门。

随着改革开发的推进,中国用30多年的时间走完英美一两百年的经济发展历程,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代在变迁,不变的是,农民、学生和个体户依旧是弱势群体,特别是在金融领域。时至今日,一年几千元的学费可能对不少农民家庭仍是一笔巨款,每年入学季,因交不起学费放弃读大学的新闻屡见报端。

借不到钱 8亿农民为什么被银行“选择性遗忘”?

2016年,“借贷宝”的一份10G“裸条”压缩包在网上流传,其中包含了167名女大学生的裸照及视频,把非法校园贷等问题推向风口浪尖。不久前,厦门华厦学院的一名大二女生因深陷校园贷无法偿还57万巨额债务而选择自杀,令人不胜唏嘘。

频频爆发的校园贷乱象,折射出本就需求旺盛的大学生对资金的渴求。这一市场有多大?有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大学生消费市场规模达到4524亿,同比增长4.7%,其中面向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信贷规模已突破800亿元。

正是由于银行的“不作为”,将校园放贷市场这块肥肉拱手让与近年迅速崛起的校园分期机构、P2P平台。

事实上,当年银行业也曾以信用卡的形式进军校园,后因高注销率、高睡眠率、高坏账率等乱象,随着2011年银监会下发的一纸《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校园信用卡便淡出了大学校园。针对校园贷引发的高利贷、“裸条”、暴力催收等恶性事件,银监会主席郭树清进行了反思,批银行在为大学生提供金融服务上不作为,呼吁“校园贷要开正门”。话音刚落不到一个月,多家国有银行纷纷宣称回归校园贷款业务,推出“快贷”类信用贷款产品。

监管层在反思,其实作为金融业从业人员,我们也要反思。过去几年,我曾在公开场合多次抛出这样的问题:现在的大学生可以结婚,可以生小孩,还可以服兵役扛枪打仗,为什么就没资格拥有一张自己的信用卡呢?我们的农民怎么了,个体户、小企业主又怎么了?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不应该把他们“选择性遗忘”。

关键词:起跑线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