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论文造假生意依旧 中国亟需打造自己的SCI(2)

2017-05-11 09:31:02    搜狐媒体平台  参与评论()人

斯普林格方面称,撤稿事件是全球性问题,不只针对中国作者的论文,其他国家作者的论文也存在因虚假同行评审等原因被撤稿的问题。

此次107篇论文被撤稿的原因是涉嫌同行评审造假。“所谓同行评审,是杂志社将投稿交给同行的专家进行评审,然后给出是否发表的评审意见。”梁宗辉表示。

按照《肿瘤生物学》此前规定,论文作者可以向期刊推荐评审这篇论文的合适专家。此举本是为了让细分领域的研究能有对口的专家进行评审,但这也让造假者有机可乘。

《肿瘤生物学》的知名度不是很高,影响因子为2.9,但被国内需求者选中的关键原因是,它在SCI的名录之中。这也是很多中国作者选择这家国外期刊的主要原因。

SCI有着怎样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呢?

SCI诱惑

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很多人将论文发表在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下称 SCI )中的期刊上,视为博士毕业、医生晋升、课题结题的重要指标。

“大家之所以选择在SCI上发表论文,是因为国外好的杂志经过同行评审,质量高,国际影响大,这会影响医院级别、课题申请以及医生评级。”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医疗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教授对1℃记者表示。

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最为重要。

SCI论文发表数量和质量作为一项衡量科研机构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在很大程度上能真实反映一所高校(或科研机构)科研学者的科研水平,正因如此,SCI在中国被神化。

“人才培养是慢功夫,靠SCI文章‘激素’培养出来的,只能是拔苗助长,好看不中用。”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巡视员廖新波表示。

很多科学界人士呼吁审慎对待SCI论文,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医学教育家胡大一曾撰文指出:“医生的本职工作是看病。我国近年来SCI论文数量出现了‘大跃进’。即使不是造假,也有相当数量发表的SCI论文是为SCI而SCI。”

近几年,中国科研学者在发表SCI论文数量上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2016年10月12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际科技论文产出状况》一文内容显示,2016年SCI就收录了304054篇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其中涵盖了2526篇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高水平论文。2015年收录中国科技论文为 29.68 万篇,连续第七年排在世界第2位,占世界份额的16.3%。

关键词:造假斯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