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论文造假生意依旧 中国亟需打造自己的SCI

2017-05-11 09:31:02    搜狐媒体平台  参与评论()人

107篇中国作者的论文涉嫌造假,近日,被德国知名出版商斯普林格出版社(下称斯普林格)旗下《肿瘤生物学》(Tumor Biology)杂志宣布撤回。该事件引发了中国科学界和舆论的高度关注。

这并非第一次出现论文造假被曝光的情形,2015年3月,英国现代生物出版物集团撤销43篇论文(其中41篇为中国大陆作者);同年8月,斯普林格撤回旗下10个学术期刊64篇论文,全部来自中国大陆作者;同年10月,荷兰爱思唯尔出版社集团撤销旗下5本杂志9篇论文,作者亦全部来自中国大陆。

虽然,舆论高度关注,然而造假仍在继续。“今天又收到了中介公司代发、代写论文的邮件,基本每天都有。造假仍会继续的,负责造假的中介公司并没有收手,甚至不会出现一点停顿。”一位三甲医院的医生对第一财经1℃记者说。

从课题申请、实验、论文撰写、审稿到发布,一条完整的造假链条充斥在医疗领域。业内人士表示,论文造假的行为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存在了几十年的时间。中国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此设定了严格的审查程序,但因何会屡禁不止?论文造假背后存在着怎样的逻辑链条?

被撤缘由

论文造假可谓形式百出,内容、翻译、评审程序和刊登等诸多环节都容易出现问题,再夹杂上中介机构或者期刊本身的利益诉求,造假在很多时候成为一种明知的潜规则。

斯普林格近日撤回论文的事件,创下了国际正规学术期刊单次撤稿数量之最。从撤稿名单来看,这107篇论文全部来源于中国作者,而作者绝大部分又来自国内各大医院。

曾参与过国内外有关期刊审稿的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放射科和介入科主任梁宗辉教授在接受1℃记者采访时说,这一次的撤稿事件是2015年撤稿事件的延续,但造假原因相比2015年有着本质区别——论文造假不一定是假论文。

4月18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下称“中国科协”)领导与斯普林格方面进行了会谈。 中国科协称,论文因虚假同行评审问题被撤,应该以适当方式让公众了解撤稿事件中各方主体的责任。作者和“第三方”中介确实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但2015年撤稿事件发生后,斯普林格没有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发生,斯普林格和期刊编辑存在内控机制不完善、审核把关不严格等问题,理应对此承担责任。

关键词:造假斯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