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剑指资源优化整合 16家“一带一路”境外合作区结盟

2017-04-01 09:45:50    搜狐媒体平台  参与评论()人

本报记者 和佳 天津报道

境外经贸合作区模式探索

境外经贸合作区已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载体。合作区不仅使我国优势产业在海外形成集聚效应,也降低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与成本。在布局境外经贸合作区的过程中,不乏成功的案例,比如埃塞俄比亚的东方工业园;也不乏成功的模式,比如泰达海外模式。但也存在一些需要突破的瓶颈,比如融资困难。

“联盟的成立有利于将境外合作园区的资源进行优化和整合,更好地服务境外合作园区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

商务部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在20个“一带一路”国家建设56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占在建合作区总数的72.72%,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然而,当前海外园区面临政治环境、政策法律、招商融资等各方面的考验,成功的比例并不高,一些园区甚至建成后一直闲置荒废。

为形成合力、破解共性问题,“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园区联盟在天津“一带一路”中国境外合作区高峰论坛上成立,该联盟由国家发改委国合中心发起,创始成员包括“一带一路”沿线的十六个境外合作区。

“联盟的成立有利于将境外合作园区的资源进行优化和整合,更好地服务境外合作园区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 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冼国明在上述论坛上表示。来自国内外政界、学界和企业界的与会代表探讨了境外经贸合作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与路径、分享了合作区开发建设实践中的经验。

关键词:境外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