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催收深陷“暴力”阴影,如何打赢这场战争?(2)

2017-03-13 10:59:45    一本财经  参与评论()人

王晓婷对于外包催收团队也有顾虑:“现在外包催收团队,就等于是一个黑匣子,他怎么操作、什么流程,我们完全不知道”。

目前,催收行业的暴力行为,依然屡禁不止:金融公司和催收平台相互不信任;催收员和逾期人形同死敌。

“阳光催收”、“绿色催收”的声音,在利益面前,细若蚊音。

02重构价值链

一个离钱如此近的行业,如何保持底线和原则?一个千年行业的顽疾,想一夕蜕变,又谈何容易?

除非,重构价值链。

“完全可以依靠技术”,王晓婷称,“催收不是灰色领域,只是被大家做成了灰色”。

王晓婷认为,可以把“电催”作为行业的切入点,因为“国内大约80%的回款是通过电催达成的”。

“谁说催收就无法标准化?在电催阶段,具有极大的可能性”,王晓婷搭建一个300人的催收团队,试图在3个月内,将“电催”的标准化完成。

她举一个例子,针对M1和M3阶段的电话催收,在通话语气、频次上就有差异,这些话术、流程的区别,都可以总结归纳,形成统一标准。

再进一步,一个催收员的8个小时工作时间如何分配,也可以做到标准化。“催收员每天什么时候打电话、一个电话打多少次,什么时间上厕所、什么时间吃饭,这些要求可以规定得很细致”。

王晓婷称,一个好的“模型”,是多维度的,可以囊括催收员工作时间的通讯次数、电话接通的次数、是否拿到回款承诺等等。

而催收流程标准化后,需要的是长时间积累,最终酿造成一个个“催收模型”。

其实,在美国,催收早就是一个规范化、标准化的行业。

美国最出名的两家不良资产处置公司是Pra Group和Encore capital,目前已经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

另一个催收新秀是True Accord。

在官网上,True Accord介绍自己是使用“行为分析、机器学习、现代通讯”,能做到“实时了解客户行为,并及时更新解决方案”。

截止2016年底,True Accord已有60万用户,并获得1270万美元融资。

“True Accord搭建了催收模型,尝试进行风险评估评级”,乔杨称,这才是技术对催收行业产生最颠覆的力量。

核心逻辑就是,风险评级后,针对不同的评级,可推行不一样的催收策略。

乔杨举例称,对于逾期借款人的分类,不是按照逾期天数、金额简单划分,而是按照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再细分。

而对于催收员,每个催收员的能力是不一样的:风险小的,账龄比较短的,可以分给没有经验的催收员;难度大的,分给催收“老司机”,达到效率配置的最大化。

而催收方式,也需要“看人下菜” 。

就算是一封催收信,门道也很多。

什么颜色信封、什么寄送方式(平邮、优先邮)、什么时候寄送、什么样的话术及文字颜色,效果最好?

“通过反复试验发现,鲜黄色的信封,突出‘可为逾期客户提供帮助手段’的话术,更能提高客户触达率,”乔杨称,因为鲜黄色更能让被催收对象产生紧张感,提高打开率。

催收模型的搭建,需要反复尝试。

而从中国目前的催收体系,到美国的催收时代,恐怕除了技术推动,还需要时间的研磨。

而这个过程,不仅仅是打破价值链条那么简单。

03人性与利益的平衡

美国催收公司True Accord,最为人称道的一点是,始终为客户提供最佳的用户体验——即使客户是逾期借款人。

关键词:暴力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