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尚福林:坚守者与改革者(3)

2017-03-01 23:28:20    第一财经网  参与评论()人

推进银监会自身改革,是为了更好的推进银行的改革,尚福林任职期间,银行业改革也稳步推进。“银行业在逆境下,在监管的引导下,无论是积极谋求创新,还是从行业发展都可圈可点。”郭田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尚福林曾表示,国际经验表明,健全的商业银行体系,需要大中小商业银行分层布局、适度竞争、协同发展。引入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可以推进银行的差异化发展,民营银行试点应运而生,从试点落地到现在的常态化设立,银监会对此做出了诸多工作。

较少接受媒体专访的尚福林,却在针对民营银行的推进问题上,接受了人民日报的专访,尽管只回答了三个问题,已经显示出了尚福林对民营银行推进的重视。

2014年3月,民营银行破茧而出,首批民营银行试点落地,到如今设立已经常态化。尚福林最新撰文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已有8家民营银行开业,总体运行平稳,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逐渐显现;还有9家已经批准筹建。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首批试点5家民营银行资产总额1329.31亿元,平均不良贷款率0.54%,拨备覆盖率471.21%,当年利润5.72亿元。

除了民营银行,银监会也推动银行在投贷联动子公司、直销银行子公司等业务专营化方面做出探索。

“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尚福林2015年曾在《中国银行业》杂志撰文,提出银行业必须加大金融创新力度,转变盈利模式。他认为,银行应该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业务创新、加强非信贷和表外业务创新、加强负债业务创新、加强信贷业务创新四大方面来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监管与国际接轨

尚福林任职期间,正值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时期,银行业监管全面趋于严格。

2010年11月,20国集团首尔峰会批准了巴塞尔委员会起草的《第三版巴塞尔协议》(巴III),确立了银行业资本和流动性监管的新标准,要求各成员国从2013年开始实施,2019年前全面达标。

在尚福林上任伊始,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就曾提出,未来银行业监管的重点应在如何实施新监管标准方面,实现与国际接轨,不断提高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

2012年6月8日,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下称《资本办法》),并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中国版巴III的正式落地,意味着银行业进入新的监管时代。自此,银监会全面引入巴III确立的资本质量标准及资本监管最新要求,涵盖了最低资本要求、储备资本要求和逆周期资本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等多层次监管要求,促进银行资本充分覆盖银行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和个体风险。

随后,《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修订)》、《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等细则规定相继落地,银行业开始处于平稳过渡时期。尚福林当时专门强调,要稳步推进新监管标准的实施,商业银行要提升稳健发展内生动力,制定过渡期达标规划。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银行监管实施了大量改革,在资本、杠杆率、流动性等领域出台了更严格的监管标准,宽管制、严监管已经成为全球银行业发展和监管的共识。”尚福林称。

尚福林认为,目前国际监管领域主要呈现两个方向性变化:一是不断强化审慎监管,注重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监管的有机结合。本次金融危机后,巴塞尔委员会大幅提高了资本、杠杆率和流动性等监管标准,强化了最低资本要求、监督检查和市场约束三大支柱,提出了逆周期资本和系统重要性机构监管等宏观审慎监管工具。

二是加强风险隔离,推动金融业向专业分工和简单透明模式回归。危机后,美国、英国和欧盟三大经济体纷纷强调“回归简单、重返主业、风险隔离”的监管导向,明确要求在传统银行业务与高风险的交易业务和投行业务之间建立防火墙。一些国际大型金融集团已在调整经营战略和业务模式,更专注于在核心地区开展核心主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