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黄奇帆就任人大财经委:一个财经立法者这样炼成(2)

2017-02-24 16:34:34    腾讯财经  参与评论()人

土地流转一直是土地改革的焦点所在,如何确保耕地红线,明晰责权利则是关键,重庆自2008年探索的“地票”制度则为此积累了丰富经验。

黄奇帆介绍,按照科斯定理,重庆成立了土地交易所,设计出“地票”。所谓“地票”,实际上就是农村的建设用地指标,并在交易所形成可转移到城市使用的交易品。

可交易的土地包括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公益事业用地等闲置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经过复垦并经土地管理部门严格验收后,产生的建设用地指标。通过交易,获得地票者可在重庆市域内,申请将符合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农用地,征转为国有建设用地。

黄奇帆曾在《学习时报》上撰文,详解地票制度的设计、实践与深化改革前景。他认为,地票的本质是通过指标化的形式,跨界转移到利用水平较高的城市区域,从而使“不动产”变成了一种“虚拟动产”,用市场之手把城乡之间连了起来,实现了农村、城市、企业等多方共赢。

在“地票”制度实行以来,重庆累计交易地票15.26万亩,成交额307.59亿元,成交均价稳定在20万元/亩左右。意味着15万多亩农村闲置的建设性用地复垦为耕地。黄奇帆分析,把地票的交易价格扣除复垦的成本,15%归集体,剩下的 85%全部归农民,收入近300亿元进入农村,反哺农民。

另一方面,“地票”制度也为城市化提供了大量的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并确保耕地红线不被突破。

地票制度并未削减重庆的耕地面积。黄奇帆判断,虽然城市化会带来城市建设用地的增加,但通过地票的推出,到2020年,重庆3400万亩耕地一亩都不减少,还能增加100多万亩。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重庆“地票”模式则为此提供了先行先试的范例。

金服服务实体

为黄奇帆积累坊间赞誉的,还有他的金融“炼金术”。

目前A股暂时趋稳,P2P正接受更为严厉的监管制度。但此前肇始于不断累加杠杆的股灾,却充分显露出了金融混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沉疴旧疾。

但回溯过往,他曾如何看待金融本质,金融业风险将从何处暴露,以及推进直接融资体系的命门又所系为何?这些观点将是上述答案最好的注解。

在2015年的一次全市金融工作会议上,黄奇帆曾用“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的方式,诙谐地表达了他对于金融本质的认识。

他表示,金融的本质就是三句话:一是为有钱人理财,为缺钱人融资;二是信用、信用、信用,杠杆、杠杆、杠杆,风险、风险、风险,实际上就三个词“信用”、“杠杆”、“风险”;三是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否则就是毫无意义的泡沫。

“刚才我用了三个叠加词,就是用最土的方法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他如是表示。

他分析,金融业最重要的是防范三个风险:第一个,是非金融的产业出毛病、产能过剩,但和金融系统有借贷关系,坏账冲击金融机构。第二个,是金融系统自身出毛病,自己不谨慎、行为不端或者经营有误造成了危机。第三个,既不是实体经济也不是金融系统出问题,而是社会上的地下钱庄、高利贷、乱集资冲击了经济,连带金融系统陪葬。

对于第一个实体经济风险而言,最为直白的评判标准便是不良贷款率,对此,重庆再次垂范全国。

黄奇帆曾在2015年6月的一次会议上列举了一系列数据:截至到5月底,重庆的银行不良率约0.5%,大大低于全国的2%;同时,重庆的金融系统的利润位列全国最高的省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