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消费 > 正文

微商销售农特产品“三无”程度最严重

2018-03-21 09:32:53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酷骑单车押金难退、饿了么平台上存在无照经营黑心作坊、车易拍平台上充斥虚假交易、淘宝、大众点评等平台刷单现象不止、道有道软件推送恶意扣费程序……

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近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了几份调查报告,对互联网领域一些侵犯消费者权益的顽疾进行了曝光。

对此,有业内人士人表示,对互联网行业出现的问题的曝光和治理应该持续进行,做到“天天315”,如此一来,才能对其进行遏止,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微商:三无产品泛滥

不知从何时起,微商已经成为假货、山寨、刷屏等代名词,当人们谈起微商时,往往面露鄙夷之色,但又没有人否认微商行业的庞大市场规模。有数据显示,2016年,微商行业总体市场规模已超过3600亿元,全国微商从业者高达1535万人,持续呈高速增长态势。

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为何有如此负面的形象?北京市消协近日发布的《2017年微商行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或许能说明问题。

报告显示,产品质量差、刷屏多、退款难等问题在微商行业普遍存在。所有微商调查样本都要求先付款后发货,因此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很难保障自身利益。同时,“三无”产品藏匿于其中,令人防不胜防。这意味着,消费者随时有可能坠入陷阱。

北京市消协于2017年10月到12月期间组织开展了微商行业调查,反映出来的微商问题中,最突出的是“产品质量”,占比达54.57%,产品“三无”现象比较严重,其中,农特产品的“三无”程度相对最严重。在本次农特产品体验式调查的6个样本中,无论是企业微商还是个人微商,产品“三无”现象普遍存在,甚至连生产日期或到期日期都没有标示,给消费者带来安全隐患。

此外,微商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由于宣传效果一般,企业微商大多不面对终端消费者进行直接销售,而普遍采用代理制进行销售。由于存在多级代理,必须保障有充足利润留在渠道中,才能吸引更多的代理商加入,这种模式使微商产品的零售价格普遍较高。此外,微商通过发展三层以上代理制进行团队计酬,具有潜在传销风险。

手机App:超八成用户称过度采集个人信息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