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消费 > 正文

商家耍赖消费者咋办? 听三位消协调解员说维权(3)

2018-03-16 10:24:49    北京晚报  参与评论()人

刚开始的时候,方正接电话常会感到不知所措:“很多消费者打电话的时候情绪很激动,有的有口音,有的耳背,说的公司也查不到,我又不想让人家觉得自己不专业,好几次都不知道该怎么回复对方。”去年10月份,方正还被一位来访者甩了“狠话”,让他一度“内心崩溃”:“一位王先生从浙江订购了一批海参,价值2000多元,结果收到时发现已经过期变质了,希望我们能够帮助解决。”方正说,依照相关条例,海参这类鲜货如果在运输途中过期、变质,消协可以选择不受理,可王先生坚持把样品拿到了方正的办公桌前。“我跟他说让他直接联系浙江发货属地消协解决,这位先生有些恼火,说了句‘你是干什么吃的’就走了。”

年轻、经验少,但是方正却拒绝被贴上“办事不牢”的标签。两年多的锻炼,已经让这个“90后”成长为调解一线的业务骨干。“我现在都是先听3分钟,如果对方说的比较零散,我就主动发问,哪儿买的?商家名称?有发票吗?”方正直言,只要得到了这些关键信息,锁定目标商家就不成问题了。

除了努力钻研和请教同事,方正在两年多的工作中也干出不少“漂亮活儿”。帮助80多岁的史奶奶追回16000元钱款就是其中之一。“史奶奶是个空巢老人,被一个公司的业务员推销了16800元的保健品。事后感觉上当受骗了,但是她手里只有一个业务员的手机号,人家就说让她等着。”

“孩子,你帮帮我吧,急死了,我一个月才3000多元退休费,实在没辙了。”接到史奶奶的电话,方正觉得不能拖,马上拨通了业务员的电话:“我告诉她老人没有拆封保健品,希望能尽快退款,不要让80多岁的老人急出病来。”方正说,自己还留了个心眼:“我提出约定在居委会,推销员带着钱过去,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就不要再和史奶奶见面了,以免发生其他情况。”

最终,通过方正的努力,老人的损失降到了800元,他也感受到了调解员的成就感:“我对待每一个案子都是越快解决越好,我给自己定的小目标就是能不过夜就不过夜。”

本报记者 张骜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