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消费 > 正文

“无支付牌照”的携程 谁来监管?(4)

2017-06-20 15:30:20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此时就导致,携程在没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情况下开展预付卡业务,随时都面临违规风险。也随时在证明一点,央行对于支付牌照制度,正在被携程架空。

实际上,携程网沉淀的用户资金,是交易尚未交割前的过程状态资金,不是存款,不能沉淀在互联网平台。同时,携程是互联网企业,不是存款类金融机构,更不是银行。

所以,携程沉淀资金应当属于客户备付金范畴,也应当受到央行关于《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的监管。但是因为携程目前并未取得任何支付业务许可,所以用户资金在携程账户停留期间,理论上会产生被挪用、侵占的风险。

“无牌”携程能走多远?

回顾这几年,几乎每次遭到质疑,携程都从未能直面事实。

2016年,携程被爆出著名的“假机票”事件。起因为旅客在携程订机票后,在机场无论通过电子票号,还是证件都查询不到机票,无法登机。情急之下只得自行购买机票,才没有耽误行程。事后该旅客质疑携程“卖假机票”。而携程仅以“供应商违规操作或供应商员工操作失误造成”敷衍了事,并狡辩称,目前旅客到场无票的发生概率低于万分之二。此回应引发消费者强烈批判,携程只好在稍后的第二次声明中改口“我们也有漏洞”。

携程因缺少支付牌照而受到质疑并非头一回。

2014年3月,乌云漏洞平台发布消息称,携程用于处理用户支付的服务接口存在漏洞,可能泄露包括用户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类别、银行卡卡号、银行卡CVV码等信息,让客户信用卡存在被盗刷的风险。

这一事件让携程遭遇了极大的信任危机。而事件的焦点还在于,携程没有支付业务许可,如何储存起大量用户的完整支付信息?

携程方面在当时回应称,事件是由于技术开发人员排查系统疑问时留下临时日志,又因为疏忽未及时删除。消息发出后,相关信息已经在两个小时之内被全部删除。而后,舆论便转向了数据是否加密、如何保存、如何调取等问题。就其中可能涉及的支付违规的行为并没有得到合理解释。

与之相比,此次“携程礼品卡”遭实名举报显然更直击要害。

央行也三令五申严禁企业、机构在无第三方牌照违规经营。今年的“两会”期间,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就曾提到市场上大量机构无证从事支付业务的情况。范一飞称,截止今年1月,全国清理出239家非法从事支付业务的机构,并对其进行了整顿、清理,部分已经移送公安部门处理。

不可否认,支付牌照是企业布局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敲门砖,目前几乎每一个有意打造闭环、构筑生态的互联网公司都正在或已收购支付牌照,所以平台愿意斥巨资自建渠道,也倒逼支付牌照水涨船高。

但也不得不承认的是,第三方支付市场正面临“最强”监管。根据央行官网披露的信息显示,最近又有6家第三方支付机构进入到了已注销许可机构名单。截至目前,共有10家支付公司牌照被央行注销。种种迹象表明,监管层正着力对第三方支付市场规范和整顿。

目前来看,至少在第三方支付牌照获取方面,携程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