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数据的安全管控,李建军给出了两条建议:
一方面,要重视员工的保密教育工作。在核心技术人才岗前培训中,“涉密培训”都是必不可少的,它会提前告知员工在所在岗位上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并签署保密协议。“杜绝无意识泄密,首先要让员工意识到企业商业机密对公司和每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另一方面,做保密分级和数据的全生命周期保护。所有的制度都逃不开人性的拷问,如果有人想偷技术,就会有各种办法做到,最好的办法是制定信息的保密分级,做分类别保护。比如:将技术保密分成一到几级,在各级别下明确哪些行为是被允许的、哪些是不允许的。此外,数据的安全问题,还需要针对定义的核心数据,展开从创建、存储、访问、传输、使用、销毁的“全生命周期”保护,做到防患于未然。
“反泄密”不等于让员工对所有事闭嘴
事实上,类似于苹果严苛的“保密文化”在硅谷非常普遍,也已成为“硅谷文化”的一部分。但也频繁受到员工的挑战:连一向以“开放”形象示人的谷歌,也曾在2016年因内部保密政策太过严格而被员工告上法庭。
企业正常的保密措施无疑非常必要,但保密是否等同于让员工对所有事闭嘴?甚至逐渐丧失了言论自由?这在硅谷成了个议题。
“‘防护过度’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管理者对员工也不可能完全封口。”为回答《中外管理》记者的疑问,李建军援引了特拉华大学约翰温伯格企业管理研究中心查尔斯·埃尔森的观点加以佐证:“保持透明对企业至关紧要,有时企业向市场披露的信息越多,反而越有利;对于一家以创新自居的公司,以保密闻名,有些不可思议。”
“所谓‘信息透明’,不是要你把自己的核心技术公之于众,而是要你公开技术的来源和技术的背景,这对企业也是有利的。”他进一步解释。
【TechWeb】4月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知情人士称,华为考虑对外出售5G芯片,但对象只包括苹果公司。 此前,华为开发的处理器和modem芯片都是供自家产品使用,从来没有出现过对外出售的情况
(原标题:苹果还要跌10%?大摩:苹果下一财年利润或降23%) 作者:曹泽熙 5月即将收官,本月苹果股价已经累计下挫了15.2%,从5月1日开盘的209.11美元一路俯冲至29日收盘的177.38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