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数字经济 > 正文

苹果保密工作像用枪顶着员工脑门?反泄密堪比谍战片(2)

苹果保密工作像用枪顶着员工脑门?反泄密堪比谍战片(2)
2019-07-09 13:43:24 中外管理

“特斯拉的警告和起诉,在科技圈是一种普遍采用的维权方式。如果是有意为之的泄密,自然要付出法律的代价,但在很多事件中,泄密只是缺乏保密意识和保密常识造成的。”创客共赢基金合伙人李建军向《中外管理》分析:随着Facebook、Twitter、知乎等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人都会无意中就成了爆料者。比如:有人喜欢在微博上吐槽对公司或行业的看法,不经意间就泄露了公司机密,而这种无意识的泄露,经过网络进一步发酵后,给企业带来的影响确实很不好。”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行为算是商业泄密?企业在数据安全管理中应掌握的分寸和火候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管理者和员工都需要有基本的素养。

数据泄露是企业高度敏感的“内部威胁”

“什么是泄密?广义上说,构成一个企业竞争优势的任何机密的商业信息,都可以被认为是商业秘密。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所以从法律上讲,除持有人以外的任何人未经许可使用这些信息,都将被认为是一种不公平竞争行为和侵权行为。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的列举,商业秘密一类是技术信息,包括:生产配方、工艺流程、技术诀窍、设计图纸等;另一类是经营信息,包括:管理方法、产销策略、客户名单、货源情报等。

在企业日常管理中,尽管大多数公司不忘在劳动合同中附加“保密协议”,却依然很难阻止愈演愈烈的内部泄密事件的发生。通常情况下,企业内部泄密多发生在离职时拷贝带走,尤其竞争对手通过收买的方式,更诱惑了离职人员为此铤而走险、甚至为了一己私利不惜泄露用户的个人信息。而这种有针对性的内部泄密,相比无意泄密危害更大,无意泄密的随机性较强,且未必全部出于主观恶意。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