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2
日本的泯灭与韩国的命运转折
1980年到1990年是美日韩三国国运的重要转折。
据公开资料显示: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一直在为自家的通货膨胀做斗争。
其中,随着美元紧缩政策的执行,美元汇率开始飙升,于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资金开始集中在美国投资。美国市场出口下降和进口上升,贸易逆差增大。
虽然美国通过货币紧缩,控制住了通胀,但随着贸易逆差的增大,美国政府却也因此攒下了巨额赤字。
1980年到1990年,作为传统制造业向互联网黎明转折的关键十年,美国突然发现自己所主导的科技世界已经失去了核心的话语权。当汽车、电力、稀有材料和娱乐发展到无线电的前沿,美国的各个高精尖领域已经四处可见日本企业的影子。
其中,1985年广场协定前,日本的汽车已占据了美国市场的25%,而美国汽车仅占日本市场的份额的1.5%。
另据公开数据显示:1970年到1985年,富裕后的日本开始全球投资。
1985年时,日本对外投资额占到了全球跨国投资总额的20%左右,而美国却因自身的经济问题,从全球跨国投资的54%逐渐萎缩到了15%左右。
日本的崛起直接体现在半导体产量的提升上。1983年,美国所重金押注的半导体产业,被日本以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技术优势,实现反超。
所以,在美国因为经济问题而陷入焦头烂额的那几年,日本经济的强势随着美元的不稳定而在美国内部爆发了强烈的对日情绪,“Japan bashing”成了美国人的高频词。
而这种情绪的爆发,除了经济问题外,还有一部分军事因素和产业布局上的利益冲突。
因为在1985年以前,日本的半导体产品更具成本优势,所以美国和日本的技术分工,引发了美国的国家安全问题。
据一位知乎网友介绍:当年强势美元使得许多国防产品的部件生产被转包给日本企业,日本高技术制造业出现军事化倾向,最终引发了华盛顿的国家安全问题担忧。
1987年披露的东芝—哥尼斯堡事件,即东芝非法向苏联销售高技术国防产品,而这一事件,也让里根对不断玩火的日本直接发起了二战后美国首例贸易制裁,即《超级301法案》。
除却日本在军事因素上的自我玩火,美国在科技市场的布局受阻,也是美国对日本发动最强“贸易战争”的重要原因。
1985年是美日韩三国在半导体产业的重要转折点,当时的科技领域,在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下已经让PC市场的未来渐渐明朗——得标准者的得天下。而当时,美国的唯一对手只有日本。
所以,面对日本在美国的DOS系统之外,独自开辟TRON操作系统的“作死”事实。以及美国软体业界律师哈威尔的警告:“一旦TRON成为标准,日本资讯业将摆脱对美国软体工业的依附,美国再打入日本市场,将难如登天。”
1987年-1991年,美国开始以《超级301法案》为敲门砖,配合美元贬值及日元升值的对赌性汇率操控手段,对日本的半导体产业和操作系统的萌芽市场,实施了毁灭性的精准打击。
1989年12月29日,随着日经平均股价达到最高38957.44点后的瀑布式崩盘,日本彻底退出了与美国的PC话语权之争,而半导体产业也自此走进了下坡路。
而美国在PC话语权上的胜利,为美国开创信息时代的绝对主导地位,攒下了30年辉煌的最优沃土。
据23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1+1》栏目报道, 这两天,针对华为,各种假消息、乌龙消息、泡沫消息满天飞。一些媒体,似乎也很“乐意”报道哪些公司“宣布断绝与华为合作”这样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