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原标题:基因编辑何去何从?“全球暂停”不是永久禁令)
文/ 张佳星
3月14日,7国18名科学家在《自然》网站上联名呼吁“暂停可遗传的基因编辑”。但文中指出,“全球暂停”并不意味着永久禁令。相反,科学家们呼吁建立一个国际框架,在这个框架中,各国在保留自己决定权的同时,自愿承诺除非满足某些条件,否则不批准任何临床种系编辑的使用。
生物技术是“双刃剑”,影响巨大
生物技术引致安全风险,一方面是技术缺陷导致的不良后果;另一方面来自人对生物技术的滥用。
相关研究一直在提高基因编辑技术的准确度,但并未达到临床级别。北京大学教授饶毅在其《基因编辑带来什么危机》的演讲中指出,基因编辑目前仍存在技术可控性低的问题。
其次,生物技术的滥用一直在一些特定人群中发生,例如生物黑客。据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袁志明介绍,已有国外科学家合成了全球范围内暴发的西班牙流感毒,也有科学家尝试用重组、缺失和突变等手段改变致病微生物。为此,慎用生物技术,尤其慎用于临床,应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共识,并形成共同遵守的国际框架协议。
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近日,北京大学教授、知识分子主编饶毅在“科学精神在中国”新年专场中发表了主题演讲。饶毅在讲话中表达了基因编辑的核心伦理问题为生殖细胞的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