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先临三维(830978)在新三板挂牌,成为中国第一支在新三板上市的增材制造企业。同期,银禧科技、光韵达、金运激光、银邦股份等成为首批“吃螃蟹”的上市公司,随后,南风股份、蓝光发展、中利科技、积成电子、亚夏股份等纷纷加入,贴上3D打印的标签。
“创业者和投资人的涌入加速了3D打印泡沫的产生,使3D打印市场进入到一个混乱的时期,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企业业绩无增长。”华中地区一家大型3D打印公司高管介绍说,而与5年前相比,目前3D打印产业进入了明显的冷静时期。
探索
2015年后,3D打印企业一直在探索适合发展的商业模式。“那时业内存在一种说法:3D打印行业未形成规模是因为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吴敏说。
2015年,“互联网+”战略呈星火燎原之势,众多行业纷纷推出相关“触网”计划,3D打印亦是在此时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互联网平台商业模式为众多企业所推崇。这种互联网平台商业模式的定位是提供面向消费端的定制化服务。
据吴敏介绍,3D打印设备一般分为桌面级和工业级。桌面级设备万元之内便可买到,能实现玩具和DIY设计等物件的打印。工业级设备的价格十几万起,且当时只能进口。“起初的创业者们大多选择购买成本较低、操作简单的桌面级设备。一些创业者只是购买了几台设备,便打算营业,实现一体化定制服务。大家都太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