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权激励究竟是什么?
抛开蘑菇街此次争议不谈,“期权激励”这件事确实无法为任何人财务自由的期望负责。
虎嗅作者“caoz的梦呓”在《谈谈股权和期权协议》一文中曾十分简明地阐释期权的概念——
期权,是指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允许以指定价格(通常是基于当前公司估值的价格)购买公司的股权。
首先,期权只有在购买后,才会成为股权。
其次,如果公司最新估值的每股权益,低于期权行使价格,那么期权可能就形同废纸。
从公司的角度来说,期权是留住能干的员工、激励其工作的方法,从员工的角度来说,是认可了创业公司目前的发展方向,同样也体现出对这家公司前景较有信心。
目前,“期权激励”所遇到的困境来自于公司和员工对期权的认识都出现了偏差:部分公司把期权当成招人时的糖衣炮弹,不考虑实现的可能性,一味吹高期权的价值,先把人才哄到手再说;部分员工则把期权当成可兑换的彩票,只关心自己能在公司上市的时候拿多少钱。
当员工加入了一个创业团队,想要期权,ok没问题,可以拿。但如果认为拿到了期权就能一夜暴富、实现财富自由,那确实该醒醒。
更何况,创业本来就不是一件注定会成功的事。
蘑菇街的选择,源于市值
陈琪在回应中强调,绝不存在只稀释员工期权的情况,创始人和投资人的期权与员工期权的“待遇”是一样的。
那么促使蘑菇街做出“25合1”选择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其实陈琪已经把原因点出来了——他在回应中拿自己在阿里的经验来举例:“我是淘宝第51个员工,如果阿里的市值和蘑菇街一样,我当年到手的期权大约值30万人民币。但阿里的伟大是总市值巨大,靠大市值等比例带动了所有员工的财富增长,这才有一些员工财富自由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