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科技前沿 > 正文

MCN的至暗时刻,但依然有向死而生的机会

2018-07-30 14:12:10    蓝鲸TMT  参与评论()人

MCN困局还是集中在流量获取→流量变现的单一维度商业模式上,当所有目标都瞄准流量获取时,僧多粥少就使得流量变现的难度更加方大。比如由美拍孵化出的网红“何仙姑夫”在去年就转向MCN机构化发展,成立的“贝壳视频”正是应对这种挑战。

MCN的至暗时刻,但依然有向死而生的机会

MCN向死而生的“机会”

平台若能与MCN机构分河而治,目前对MCN机构而言是最好的秩序,然而这种方式有点乌托邦的感觉。这与短视频平台的运营模式有关,当前大多数短视频平台盈利的主要来源与MCN的模式相似,大部分收入来源是广告主,尤其是主打品牌曝光的广告主。因此,一方面是短视频流量增长触顶、广告主预算有限,而MCN和短视频平台大量涌现的时候,有一定自带流量能力的MCN与某些平台之间的利益冲突可能就会激化。

但是,在根深蒂固的流量思维之外,或许还有另外一种新的思考维度。内容营销也可以回归到内容价值本身,即美拍所倡导的“优质内容创作→兴趣吸引→深度交流→情感连接→流量变现”的泛知识路径。这一方式和之前的单维度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社交性的强弱不同,是将每一个广告主的核心信息作为视频内容的组成部分,通过让用户体验收获感进而尝试内容植入变现。

基于流量策略的MCN会把精力放在讨好流量用户上,比如说搞笑、段子这样的内容,虽说强娱乐带来了强效率,转化流量的速度是很快,但是这些15秒左右的搞笑段子难与商业进行精准、有效、深度的结合,因此也就出现了当下的MCN变现困境。

如今的年代,懂线下比懂线上重要(意味着更懂用户的社交需求),这种垂直细分+社区化的模式,强调了社交性所带来的用户黏性变化。一般而言,资本是比较认可平台往垂直领域发展,以便建立较强的社交关系,从而增强流量变现的想象空间。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