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科技前沿 > 正文

职业讨债人要失业了?AI就是这样让人乖乖还钱的

2018-06-11 07:41:00    每经网  参与评论()人

据大河网报道,仅仅在郑州,明里暗里开展“债务清偿”业务的公司就有200余个,多藏身在各大写字楼内,而私人组成的讨债队伍更是数不胜数。郑州甚至有催讨机构接手一些股份制银行的信用卡欠款追缴业务。

资深“业内人士”老K说了几个如今讨债圈里惯用的讨债手段:红色油漆家门上写大字已被淘汰,改用打印纸糊满大门,纸上满是对欠债人的控诉;拿着借条天天派人往债务人公司或家里跑,软磨硬泡让对方烦不胜烦;暗地里给债务人车辆安装GPS定位等技术手段,掌握其行踪等。

▲新闻报道截图

据青岛早报报道,多数讨债公司会使用“盯人”的办法:有上门送花圈的,有在债务人门口泼粪的,还有直接派几个人轮流上门,敲门要钱,或者进门坐着干耗。甚至有公司会涉嫌暴力行为,但一般不会伤人太严重。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之前曾经报道过暴力催收导致的家庭惨剧。

2017年11月12日,四川内江市威远县连界镇36岁孕妇叶某将3岁儿子托付给婆婆,留下一句“自己在外欠了七八万元债”后,喝下一瓶农药自杀身亡。

她去世后,警方发现她生前笔记本记有12家网贷公司名字,家人也相继接到多家网贷公司催收电话,甚至有的还以孩子相逼。

专家:人工智能讨债需要守法

法制日报报道,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刘燕萍表示,在催贷过程中采取极端手段可能涉及其他方面的犯罪,如敲诈勒索、故意伤害、非法拘禁等。

此外有专家认为,债务催收行为应当在合法合理限度内进行,通过恶意威胁、恐吓等方式进行暴力催债属于违法行为,应当受到法律制裁。

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长厉莉表示,由于“暴力催债”并非法定概念,目前尚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诸如恐吓威胁语言多大程度才算严重影响当事人的正常生活等,一般情况下相关部门很难对其采取有效的法律措施。

▲新闻报道截图

厉莉认为,现实中,像言语侮辱、恐吓威胁等广泛意义上的“暴力催债”行为较为普遍,且具有较强的社会危害性,因此亟待将其上升到法律层面进行全面有效的治理。

那么,和传统的职业讨债人相比,人工智能进行催债的“合法性”是否足够呢?

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认为,应用人工智能讨债暂时还属于合法。刘英说,

“我认为,这其中一定是有法律边界的。人工智能催收系统可以对债务人进行上中下游业务层面收款和催收,通过发电子邮件、发送短信和打电话等方式要求还款,但其信息收集应当合法,如果是通过整合政府公开发布的数据,建立自己的内部数据库,或者是利用互联网公司自身的经营优势整合企业自身积累的互联网数据,从中找到借款人的联系方式或资产则没有问题。

此外,催收方法的合法性也值得注意,人工智能催收不能限制或影响到其他与债务无关的人,比如有些讨债公司通过从通讯录中查到其一众亲戚朋友的手机号码,向借款者好友甚至只是认识的人发恶毒短信,进行骚扰甚至辱骂,侵犯他人人格权、名誉权,轻则构成侵权,重则涉嫌违法。

还有一些追债公司采取公开或者向特定亲朋和商业伙伴告知债务人的失信状况。这种做法虽不违法,但一旦发布信息与事实不符同样会构成侵权。

因此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催讨的限度和边界就需要严格的法律介入。科技的应用同样不能跨越法律的底线。金融科技的创新离不开配套的专业监管制度,需要有相关的立法作为保障。”

每经编辑 郑直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