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科技前沿 > 正文

Uber全球大撤退竟是这家日企指挥 资本市场为何点赞?

2018-05-31 15:47:15  爱范儿    参与评论()人

全球化 VS 本土化 软银还有哪些布局

事实上,Uber的全球化扩张模式非常简单粗暴,几乎是一味的“复制粘贴”。这一招在欧美部分市场或许有效,但在亚洲及俄罗斯市场却连连遭遇滑铁卢。这些地区的本土企业明显比Uber更了解当地市场的特点,且各出奇招,而Uber却总是显得无脑而且后知后觉。

比如在新加坡,成立于2012年的Grab叫车平台一开始只做出租车业务,并接受现金支付,而Uber两年后才反应过来现金支付的重要性。后来Grab还增加了私车和摩托车,并提供其它的支付方式供乘客选择。此外,Grab还提供了共享单车服务。

在俄罗斯,Uber没有自己的地图软件,因此用的是谷歌地图,而Yandex的导航却因准确性更高而更受当地司机的青睐。尤其是在频繁封路和塞车的情况下,Yandex的导航优势更为明显。

再看看目前的印度市场。首先,Ola从一开始就允许顾客支付现金,因为大部分印度人没有信用卡或借记卡;其次,印度是一个多语种国家,因此Ola为当地人提供九种语言选择,而Uber只能通过英语交易;再次,Ola提供电动三轮车等价格更低的打车选择,以满足低收入印度人的需求;此外,印度的网络不太稳定,因此Ola甚至允许顾客通过发短信订车……

如此种种,一方面凸显了本土企业对当地市场的深入了解,同时也让Uber在这些市场显得有点盲目而失焦。那么,Uber下一个撤出的市场会是印度吗?

Uber似乎是要说:No!

不仅说不,而且 Uber 似乎已经在开始着手收购 Ola。但是这种谋算,肯定不会得到拥有 Ola 30% 股权的软银的同意。有分析人士向懂懂笔记表示,Uber 如果想要盈利,应尽快从印度市场撤出。

在印度,Ola的业务覆盖了约110个城市,而Uber只有30多个;同时前者拥有一百多万司机,而Uber只有约45万。根据KalaGato的数据,Ola市场份额从2017年7月的53%上升到12月的56.2%,而Uber的同期市场份额则从42%下滑至39.6%。此外,腾讯和软银在去年10月向Ola注资11亿美元,以进一步增强其资金实力。

如此看来,有资金有思路有行动的Ola,在与Uber的市场竞争中没有落到下风。

此外,Uber 还面临后院失火的压力。2017 年,根据 Second Measure 的数据,Uber 在美国打车市场份额从 83% 降到了 74%,而 Lyft 则从 15% 增长到 22%。不仅如此,Uber 还可能遭遇美国本土初创企业及汽车制造商的挑战;在欧洲,一大堆关于法规和劳工保护的问题也让其焦头烂额。

内外交困之下,Uber很可能进一步收窄全球业务,而在印度打车市场的烧钱大战也让其感到为难,因此Uber撤离印度的可能性似乎很大。

不过,此前 Uber 首席运营官 Barney Harford 曾向 CNBC 表示,Uber 不会再通过出售部分业务换取竞争对手的小额股权。Uber 首席执行官 Dara Khosrowshahi 也表示,Uber 近期不会再撤出印度或其它重要市场。不知道这些 “信誓旦旦” 最终在资本的力量面前,会否食言……

亚洲市场大撤退 收获资本市场点赞

从2013年起,Uber就开始在全球启动野心勃勃的圈地运动。在Uber的官网上,它们自豪地宣称自己打进了77个国家和地区的616座城市。

尽管在与众多本土企业竞争时Uber不时表现得捉襟见肘,但其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也是不可取代的,那就是它遍布全球的市场足迹,这意味着用户在几十个国家都能用同样的App打车。

事实上,对于Uber相继退出中国、俄罗斯和东南亚市场,部分行业人士向懂懂笔记表示,“这其实是非常明智的,尤其是在IPO的关键时刻。”他们认为,Uber没有必要在这些市场证明自己,轻轻松松地投资潜力股(当地出行企业)以获取收益岂不美哉。

另外,也有观点认为,Uber撤出俄罗斯的模式非常值得延续。因为Uber的品牌享誉全球,大部分时候本土企业是很欢迎与其组建合资企业的,尤其是在他们自己拥有控制权的情况下。与Uber的品牌绑定,对他们来说推广效果更好,并且在海外市场,他们还可以通过他们自己本土的App叫到Uber的车,非常便捷高效。这样一来,Uber几乎立即就可以赚到白花花的银子。

如今,把控在软银手心里的Uber已经在全球市场停止了无脑扩张。对于拥有更大出行梦想(包括无人驾驶领域)的软银而言,未来的Uber没必要拥有全世界,只要能够带来投资收益就行。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