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经频道 > 经济要闻 > 正文

独家调查 | 韩国医美业隐患:无证可上岗,维权让人头痛(2)

独家调查 | 韩国医美业隐患:无证可上岗,维权让人头痛(2)
2019-08-26 09:17:51 第一财经

巨大的医美商机也伴随着不少的问题。第一财经记者调查了解到,相比于经历考试后持证上岗的“准医疗人士”,不少韩国中介机构及医院雇用未持证的咨询师提供医疗咨询,也有部分医疗机构从利润角度考量,索性雇用一些不合规的中介人员充当咨询师。

第一财经记者随机联系4家位于韩国江南地区的整容外科及在国内社交网站上声称提供韩国医美陪同服务的中介机构,其中三家承认无法提供相关证件,而另一家表示“同事有证件,但自己没有”。

韩国首尔江南区政府医疗美容办公室负责人崔美娜(音译)表示,接待语言不通的外国消费者,持证与否一方面会牵涉到医疗安全,同时也会涉及出现医疗纠纷的时候,是否能够保障自己的权益,例如,若通过正规的咨询师接受咨询,但因为咨询师的过错出现医疗事故,相关行业协会将提供部分赔付,但未持证人士则无法提供。

而在价格方面,竞争的加剧也使医美行业存在着更多的“潜规则”。第一财经记者随机向5家韩国医院咨询肉毒杆菌的接种价格,得到的价格从5万韩元至45万韩元不等,同样的接种相差9倍。金俊模透露,在医美行业,药品及材料成本并不高,部分复制药及本土仿造药的成本更是低到难以想象,部分诊所为了吸引外国游客,更是提供近五成的手续费,导致每一家医院给出的费用均有所不同。

而价格不一,隐藏利润难以估量似乎是医美的“特色”。第一财经记者在某医美App上查询注射1ml玻尿酸项目,公立医院共20余条,价格区间为580元~1.6万元;民营医院则有数千条,价格区间为1元~2万元。平台上能看到很多低至1元、不超过100元的产品,点击进去仔细查看才发现1元是仅限购买一次的“首支体验价”,从第二次开始则恢复到数百元的原价,部分产品需要另外支付注射费、皮试费、检查费、医药费等,或仅限注射个别指定部位,如要注射其他部位则要加收千余元。在注射费上,院长实施注射要高出主任数百元。即便是注射同种产品同样计量,如1ml海薇玻尿酸,价格也从200元至2000元不等,相差10倍;0.8ml的乔雅登极致,价格从3000至17000元不等,相差5倍有余。有业者透露,材料不同,成本有所差异,加上市场缺乏统一价格标准,各医院根据自身情况加价,而大部分消费者又缺乏医学常识,无法判断价格是否合理,且整容者都很愿意“烧钱”,自然就会出现价格乱象。

此外,有医美业界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由于受到收益结构的影响,韩国近八成的医美诊所均为个人运营的“一级诊所”,韩国法律未对这一类小型诊所的医师配备作出明确规定,因此有些医院未能配备足够的麻醉师及护师,甚至以助理护士代替护师的职责,这会导致在手术过程中出现紧急情况时,很难进行有效应对,也导致韩国的部分医美诊所缺乏监管措施,还可能出现由护师、医药代表等执刀的情况。

独家调查 | 韩国医美业隐患:无证可上岗,维权让人头痛

医美纠纷维权难

比起价格乱象,医美的风控和维权更令人头痛。90后女生孙雅(化名)在2017年赴韩国首尔江南某整容外科,共花费20万元接受鼻子手术及脂肪吸入手术,但在手术过程中发生大出血,导致被送往大型医院进行抢救,并在术后出现多种后遗症。

孙雅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她是跟着医美旅游团赴韩国接受手术的,到医院后,医生诊疗的时间不足3分钟,此后的近一个小时,则是中介的翻译和咨询师一同“怂恿”她接受更多的手术,且不断强调“不会有问题”、“我们没出过医疗事故”等。

最终,孙雅草草地签署了同意书后,就上了手术台。“直到如今,我都没有完全搞清楚,那个写满韩文的同意书上是什么内容,只是在后来维权的过程中,了解到一些不合理的条款,比如只能在韩国进行维权,以及手术失败与否由医院方面界定等。”孙雅向第一财经记者回忆道。

在完成抢救,恢复了意识以后,孙雅便开始了维权之路,并在接受调查过程中,多次遭到韩国医院方面的阻拦,据孙雅描述,有一次医生甚至表示,“我和仲裁院的×××是大学同学,你要走法律流程,那我就随便你了。”

韩国首尔地方警察厅外事科的一位警官也表示,由于对医疗机制了解较少,只能依赖于仲裁院方面的鉴定结果,而仲裁机构的法医和涉事医生同为医疗界人士,也会影响到调查效率,警方在多数情况下,也只能请求法医尽快完成调查。

事实上,相比于最终获得赔偿的孙雅,近年来随着韩国医美行业的产业规模扩大,所导致的纠纷案例数量也在不断上升,并引发中韩两国官方机构的关注。

近日,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发布暑期中国游客赴韩旅游注意事项,其中明确提出针对赴韩美容整形应当特别注意,并建议游客勿盲目听信广告及网络宣传,切勿通过非法中介联系整容医院。

一位要求匿名的中国驻韩大使馆领保官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是使馆首次发布针对医美行业的警示,主要缘于近期中国游客赴韩参加整容,所出现的纠纷较为明显,且有进一步复杂化的态势。

另外,韩国医疗纠纷调解仲裁院提供的数据显示,从仲裁院成立的2013年初至2018年年底,该院共接受810起来自非韩国籍消费者的医疗纠纷调解申请,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5%,其中中国籍消费者提出的调停申请占总量的近七成,为538起。在申请调解的科目中,作为医美行业的“主力军”,整形外科的调停申请数量占据榜首,远大于医疗事故较为常见的骨科、牙科、妇科等科室,此外皮肤科的申请数量也进入前五名。但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不断增加的调停申请数量,调停成功率却一直徘徊在40%左右。

韩国民律师事务所中国籍律师金毅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从目前来看,中国公民在韩国提出医疗纠纷调停或诉讼请求,立案概率不是很高,这主要缘于医疗纠纷存在着其特殊性,尤其是很难定义一个手术的失败与否,此外有来自中韩文及医学专业用语的双重语言屏障,且人的外貌本身就是“非常主观”的内容,因此很难认定手术的失败与否,最终能够完全胜诉的概率甚至不足1%。

“就算是韩国本国人到法院,也很难让法官判处完全胜诉,韩国本国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语言不通的外国人。”金毅表示。

崔美娜也回忆道:“在很长一段时间,除了医院雇用的人员和中介以外,行业内只有我们办公室有会说中文的,即便是仲裁院或警方,涉及与中国患者之间的纠纷,都需要和我们取得联系,这种情况到了2016年,韩国提出将医疗观光上升至国家级战略以后,才有所改善。”

独家调查 | 韩国医美业隐患:无证可上岗,维权让人头痛

闪烁背后的中国投资者

自2015年《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生效,中国对韩投资额增长的同时,医美行业也成为中国资本热衷的投资项目,此前曾爆发“HPV假疫苗”事件的涉事企业青岛美泊门,就曾宣称是来自韩国的医美机构。

根据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的数据,仅在2015~2018年,中国投资者对于韩国医疗产业的投资额,平均以每年近25%的速度增长。目前在韩国投资三所皮肤科医院的投资人李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由于韩国政府不允许外国公民直接持股韩国诊所,因此相比于官方的统计数字,实际的投资金额“只会更多”。

李优表示,她目前投资的三家皮肤科医院每个月均能够带来巨额的利润,尤其是相比于整容外科,皮肤科对于手术牵涉较少,风险也比较低,且利润率不低于整容外科,因此在她的身边,也有好几个投资人正在或计划投资韩国医美产业。

但火爆背后也蕴藏风险。

业界人士也透露,在中国申领《外国医师短期行医许可证书》的外籍医师中,持证的韩国籍医师几乎全部都是整容科医师,而部分未能申领证书的医师,因试图在中国进行行医活动而多次被有关部门处理。

此外,维权难的现象也引发市场的关注。

据韩国媒体报道,2015年9月,一批赴韩整容失败的中国女孩在首尔明洞街头进行了为期两天的集体抗议,控诉“黑中介”和涉事医院;但韩国警方和部分涉事医院却认为,这些女孩的整容结果算不上失败。

对于中国消费者的维权问题,韩国民律师事务所中国籍律师金毅建议,应当选择有资质的整容机构就医。术前详细了解手术风险,签订正规合同,就手术事宜和纠纷解决等进行明确约定。

“此外,在出现医疗纠纷以后,作为主观性更强的医美纠纷,应当试着去寻找更多同样受害的消费者,并采取一些一致性行动,毕竟相比于一个人的主张,一群人的主张更具有说服力和法律效力。”金毅认为。

责编:胡军华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