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经频道 > 经济要闻 > 正文

科创板的满月答卷:交易趋于平稳,常态化下还有这三大挑战(4)

科创板的满月答卷:交易趋于平稳,常态化下还有这三大挑战(4)
2019-08-22 09:11:48 第一财经

市场化发行,是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关键。而常态化下的市场化定价,正在寻找短期博弈和长期校准中的平衡。

“短期而言,目前科创板新股定价的参照主要还是来自于保荐券商的投价报告。而未来,随着科创板个股阵营的扩大、新股溢价空间的降低,市场有可能承受更多二级市场系统风险的考验。到那时,网下询价机构才有可能更关注发行人经营持续性、业绩稳定性、技术迭代预期、细分行业的发展瓶颈等,同时也适度考虑新股上市的安全边际,采用相对稳健的报价策略。”林瑾称。

数据显示,过去一个月,报价入围区间的最高值与最低值在逐步收敛。最初发行的5只科创板新股,入围区间宽度平均约32%,而到微芯生物发行时已经缩小至5.1%。网下投资者报价的趋同性不断增加。另外,申万宏源研究所的统计还显示,今年主板、中小创新股的平均发行市盈率21倍左右。科创板发行市盈率显著提高,均值达到53.4倍,相对于首发时的行业市盈率平均高出64%。对标可比的上市公司,科创板新股上市还有约8%的溢价空间。

“首批25家企业完成发行定价和上市交易,总体来看实现了平稳起步,但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从报价情况来看,网下机构‘博入围’的心态比较普遍,报价策略并没有真正基于企业的估值和基本面,所以导致报价的区间趋窄。”中信建投资本市场部行政负责人、董事总经理陈友新在接受采访时称。

不仅发行定价,二级市场的定价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陈友新强调,目前已上市的科创板新股,其涨幅与走势并没有呈现明显的差异化;但部分公司未来成长空间是否支撑当前股价,值得进一步观察。

提升市场的估值与定价能力,抓手仍然要回归市场化,而不能一味依赖市场供给。在陈友新看来,传统的“供给说”逻辑是寄希望通过加大新股发行,来降低新股的稀缺性,进而平抑上市涨幅;但如果估值是基于企业的基本面,供给的多少并不会直接改变市场对其定价的逻辑。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