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快递外卖“抢工”,怪谁?

快递外卖“抢工”,怪谁?
2019-07-18 09:21:41 第一财经

说到2019年的制造业用工荒,各类媒体上最常提到的原因,是快递、外卖等生活服务业抢了制造业的农民工。具体来说,与生活服务业相比,制造业的工人一是收入低、二是不自由,以致“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去工厂”。

众所周知,大量使用农民工的生活服务业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一样,“技术含量并不那么高”。既然同样“大家最终赚的都是辛苦钱”,为什么生活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收入会明显高于制造业呢?

换句话说,发生“抢工”,应该怪谁?是怪抢人的生活服务业有钱任性呢,还是怪被抢人的制造业不争气呢?

快递外卖“抢工”,怪谁?

经济环境发生极大改变

在笔者看来,关键在于,尽管所使用的劳动力同样是以农民工为主,但制造业与生活服务业这两个行业大发展的经济环境却极不相同。

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大发展年代,是上世纪80、90年代。举例来说,2000年,中国无可争议的农民工第一流入大省——广东省的在业流动人口中,就业于制造业的就占2/3,具体来说,是68.76%。

快递外卖“抢工”,怪谁?

当年的经济环境是:

首先,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中国乡村劳动力大批进城工作,导致中国非技术劳动力市场严重供过于求。

其次,中国城乡生活水平存在明显差距。以2000年为例,该年城乡居民的年消费额:城镇为6850元;乡村为1860元。该年城镇商品住宅(不含别墅及高档公寓)平均售价为1954.3元/平方米,乡村住宅造价为244.6元/平方米。外出农民工的常态,是自己工作在城镇,家属(包括老幼病残及负责照看他们的劳动力)留在乡村。由于乡村生活水平与支出远低于城镇,因而农民工能接受的工资底线也远低于城镇职工。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农民工的平均工资维持在大约相当于城镇职工60%的水平。

再其次,当年的政策只允许农民工进城工作,并不允许农民工全家进城落户;城镇住房大规模商品化是1998年的事。因此,绝大多数农民工(特别是第一代农民工)也不会想到要为进城落户(包括买商品房)而多挣钱。

劳动力供过于求、加上农民工家庭大大低于城镇户籍居民的生活开支,导致了两个后果。一是2004年前的民工潮年代,以制造业为主的农民工工资水平偏低;二是制造业对廉价的“候鸟”式农民工产生路径依赖,以致在全国性民工荒出现15年后的今天,与其他行业相比,制造业仍然是低收入的代名词。

快递、外卖等生活服务业的大发展,是最近10年的事。例如,快递业务量2012年不过57亿件,到2018年就剧增到500亿件。

与制造业不同,今天生活服务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是:

首先,非技术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表现在:

——全国就业人员数量开始下降,从2017年年末的77640万人下降为2018年年末的77586万人。这是该数字1961年以来的首次下降。

——青年农民工数量在减少。从2011到2018年,全国16~20岁的农民工从1593万减少到692万,减少了57.6%;21~30岁的农民工从8266万减少到7267万,减少了12.1%。近5年来,50岁以上农民工的增加量超过了全部农民工的增加量。换句话说,50岁及以下农民工的数量,近5年不增反减。

快递外卖“抢工”,怪谁?

无论制造业还是生活服务业,青年农民工都是最受欢迎的劳动力。民工潮年代的2000年,农民工流入大省——广东省15~19、20~24、25~29岁这三个年龄段的流动人口,分别占15~64岁(即劳动年龄段)流动人口的17.86%、30.71%与24.58%,合计占73.15%。生活服务业以外卖为例,2018年,美团外卖骑手中,1990年以后出生的(年龄在28岁以下)占39%,1985~1989年出生的(年龄在29~33岁)占28%。在全国就业人员总体供求平衡、青年农民工供不应求的条件下,生活服务业要想招募到合乎理想的员工,就得向青年农民工提供远高于制造业非技术工人的工资。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