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上海于4月发布的12个首批AI试点应用场景中,就有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第十人民医院等单位入选。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AI在医学影像技术中的应用,已经成为部分医院较为成熟的领域,这也和全球的数据相吻合。
由于医疗影像诊断有着可存储、可传输,又相对标准化的特点,也成为最早应用在AI研发和落地的领域。根据Global Market Insight的数据报告,从应用划分的角度来说,AI医学影像市场作为AI医疗应用领域第二大细分市场,将以超过40%的增速发展,在2024年达到25亿美元规模,占比达25%。
“随着AI技术的发展,机器对图像的理解能力上升到了新的高度,而相当一部分医疗数据来自影像数据,利用深度学习对影像内容作检测分类和量化已达到了较高的准确率。”王延峰告诉记者。
技术在发展,但我国还存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截至2018年底,中国每千人医师数是2.4人,医生密度低也造成了医院无法满足患者居高不下的需求。
这一表现在影像领域更为突出。根据《中国人工智能医疗白皮书》,以肺结节检测为例,一家三甲医院平均每天接待200例左右的肺结节筛查患者,每位患者在检查环节会产生200~300张左右的CT影像,放射科医生每天至少需要阅读4万张影像。不同于智能机器,人每天在长时间处理机械式阅片工作后,精力和准确度会下降,这就有可能出现误诊的情况。
同时,每年上升30%的影像检查量和平稳增长的影像医生资源(4%)也让影像诊断有了发展空间。
上海第十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汤光宇对第一财经记者直言,就算是像他这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也无法保证在长时间看片时没有遗漏,而对于肺结节病人,最担心的就是漏看。
“有的病人一个肺里有很多结节,这种情况下,即使95%的结节都没有问题,但漏了一个可能就会带来严重后果。”汤光宇说,至少AI在医疗影像识别领域帮了医生一个大忙。“能将医生诊断效率提升30%~50%,比如解放一些老专家,让他们有更多时间进行深度研究。”
【TechWeb】7月2日消息,日前,在达沃斯演播室的“5G的重要性”论坛中,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人工智能事业部总裁周伯文博士发表了对AI发展的重要观点,称5G将成为AI发展的新动能
*ST大洲7月9日晚间披露权益变动报告书,7月8日,大连和升控股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北京京粮和升,增持公司84.16万股。至此,上述股东合计持股比例达到5%
从2018年5月1日以来,增值税进行了两轮深化改革,预计减税规模将超1.4万亿元。深化增值税改革落地一年多来,制造业是最大的受益行业,为实体经济带来了新一轮的政策红利。
(原标题:维珍银河将成为世界首家上市的私人载人航天公司) 新华社北京7月10日电 英国亿万富翁理查德·布兰森创办的维珍银河公司计划年内上市,将成为全球首家上市的商业载人航天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