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刘士余事件背后是中国金融反腐的持续推进(2)

刘士余事件背后是中国金融反腐的持续推进(2)
2019-05-22 18:03:16 第一财经

加上,金融行业有着很高的专业壁垒,外面的小伙伴搞不懂里面的“套路”,助长金融腐败滋生蔓延。

既有银行高管伪造银行公章、给票据造假、再炒卖贴现的诈骗行为,又有债券高管涉嫌债市丙类账户、在发行环节拿券、在交易环节倒券的不当获利行为,还有保险监管部门与保险公司勾结、筹资炒股炒房的投机行为,更有证券发审监管官员突击入股、亲友代持、操纵过会、暗中套利的“老鼠仓”行为。

“百亿元级”的非法集资、银行集体骗贷案、盲投的保险资金、诡异的IPO等,扰乱金融秩序,威胁金融安全。

鉴于其危害深、影响广,国家层面开始对剑走偏锋的金融乱象出重拳进行干预。

金融强监管仍将继续

当然,金融业自身也有其运行规律,如同周期论,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复苏。金融业自身发展的铁律也包含四大阶段:自由—创新—危机—管制,纵观海内外,基本如此。

美国金融监管自1933年以来便呈总体放松态势,美国经济自由化思想根深蒂固并贯穿金融业始终,自上至下坚信自由市场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可进行自我调节,相反政府监管作用不大,格林斯潘在其《动荡年代》一书中专门阐述道,“政府干预往往会带来问题,而不能成为解决问题的手段”,他认为,监管往往可能会妨碍市场的发展和创新。

以格氏为代表的金融精英,把金融自由化推向极致,各种衍生品创新令人眼花缭乱。

据国际清算银行保守估计,2006年底美国金融衍生品市值约400万亿美元,为当年美国GDP的36倍,泡沫如此膨胀,华尔街如此嚣张,最终把天捅破了,市场崩溃,危机席卷全球。

危机给了美国最深刻的教训,2010年奥巴马正式签署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拉开了大萧条以来美国最大规模监管改革序幕。这部堪比《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尽管遭遇顽固挑战,前路坎坷,但美国毕竟开启了政府纠偏的金融管制之路。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