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5月19日深夜,一则短消息震动了朋友圈:刘士余主动投案了!瞬间,朋友圈炸锅了:打“妖精”的咋成“妖精”了?
刘士余事件背后是中国金融反腐的持续推进。
今年一开年,1月11日举行的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就剑指金融腐败,在工作部署中专门强调要“加大金融领域反腐力度”。
之后,《人民日报》从2月开始刊发一系列评论员文章解读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在2月12日刊发的第四篇评论员文章《坚决惩腐,巩固发展压倒性胜利》中,透露了中央纪委反腐败工作的不少新进展、新动向,并预告了今年反腐败工作的重大工程、重点领域、关键岗位,金融领域同样被着重点出。
早在2014年,金融领域的反腐就拉开序幕,并在2017年演变成金融领域的风暴。
据媒体统计,从2013年5月到2017年5月,四年间,仅中央纪委网站通报的落马金融监管官员和国有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就有至少35人。十九大以后,金融领域反腐风暴继续加码。
而2013年至今,包括保监会原主席项俊波、证监会原副主席姚刚、证监会原主席助理张育军、银监会原主席助理杨家才在内,金融领域至少已有十名左右中管干部落马。
国家对金融乱象出重拳
近年来,反腐利剑瞄向金融界,固然与此前的金融乱象脱不了干系,从本质上却反映出金融的重心“由抓经济切换到抓政治”的趋势。
由于金融的一般等价物是故事,只要有故事,金融交易就有戏;概念越多,戏份就越足。于是,编故事、造概念就成了金融发展的“首要任务”,专业术语是“金融创新”。
而创新的本意是“规则的破坏者”,规避法律法规的监管,成了金融创新的原动力。
金融创新因此变成了一个筐,打擦边球、制造模糊地带、换小马甲、放大寻租空间等,什么都可以往里装;而且,水越混鱼越多。
中国金融业开放正在加速。近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宣布,中国近期将推出12条新措施,进一步扩大银行业保险业的对外开放。从取消持股比例限制、降低进入门槛,到拓宽在华业务范围,又一轮金融业对外开放蓄势待发
11年前的秋天,有着158年历史的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引爆全球金融危机。 11年间,全球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体系造成的影响至今余波未平
“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在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之际,银行业也在深入挖掘企业贸易融资及现金管理等交易银行服务相关的金融需求。 不仅是国内的大型银行,政策利好带动之下的中国市场也成为外资银行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