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逆周期调节因子持续加码,人民币企稳6.9(2)

逆周期调节因子持续加码,人民币企稳6.9(2)
2019-05-21 09:35:01 第一财经

逆周期调节因子持续加码,人民币企稳6.9

过往,央行曾通过收紧流动性来打击空头借人民币来做空的成本,但当前HIBOR点位较之当时双位数的水平仍相差很远,近一年来,央行并不愿过度干预离岸市场流动性。

除了逆周期因子,5月15日,离岸央票也继去年11月和今年2月之后第三度发行。当日午间,央行公告称,在香港成功发行了两期人民币央行票据,其中3个月期和1年期各100亿元,中标利率分别为3.00%和3.10%。这既是维持央票发行的连续性,也释放一种稳定信号。不乏机构预计,不排除下一季度继续发行新一期央票的可能性。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其实对于“7”这一关口,无需过度关注,6.9和7.1并无实质差别。鉴于中国经济具备韧性、政策工具充分,只要央行继续保持跨境资金流动管理(不应过快开放资本账户),并不用担心人民币会过度贬值。

逆周期调节措施料持续

就短期而言,人民币仍暂时承压,机构也认为,逆周期调节措施将持续。

5月19日晚,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潘功胜表示,完全有基础、有信心、有能力保持外汇市场稳定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潘功胜称,我国经济金融的稳健运行,为外汇市场和人民币汇率保持合理稳定提供了有力的基本面支撑。今年以来,我国外汇市场运行平稳,境外资本流入增多,外汇储备稳中有升,外汇市场预期总体稳定。他还特别提到,“(央行)近年来在应对外汇市场波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充足的政策工具,根据形势变化将采取必要的逆周期调节措施,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打击外汇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外汇市场的良性秩序。”

交银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健对记者表示,外部不确定性的负面情绪有所消化,多空双方对未来汇率走势预期分化,预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望基本稳定。

近期美元无大幅上升动力,上周美元指数稳步攀升,并再度突破98关口,目前则稳于98。不过,“派息高峰”可能是人民币面临的压力点。因为在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即将迎来派息高峰,可能提前卖出人民币而买入外汇为此做准备。有媒体测算,在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6~8月期间需要为支付188亿美元股息提供资金,派息高峰将在7月到来。

就企业层面而言,考虑到外汇风险,继续进行“锁汇”的企业增加。“对于那些有美元等外币收入的企业客户,目前还没锁定的回款都会准备通过外汇远期来锁定风险,但目前一年期远期的价格仍维持在6.92左右(即企业在锁定外汇风险后,一年后1美元将可换回6.92元人民币),对企业来说,这一位置可能仍然偏低。”某股份行对公客户经理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不过他也提及,多数公司的财务总监都会选择部分锁汇,而且比起外汇期权,更倾向于做风险更低的外汇远期。

美元居高难下但见顶趋势不变

当前,人民币面临的风险主要在于美元上涨以及自身的抛售压力。就美元而言,其实主流机构普遍认为其见顶的趋势明显,但由于避险情绪强烈、欧洲经济不振,因此美元沦为“矮子里的将军”。不过,美元的持续强势并不利于美国企业的利润。

从对美元指数影响最大的欧元来看,近期仍将以震荡为主。嘉盛集团中国外汇分析师黄俊对记者表示,近期美国5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升至102.4,创下15年以来新高;美国新屋开工总数年化为123.5万户,高于前值113.9万户;但是零售数据并不理想,美国4月零售意外下滑0.2%,不及预期的增长0.2%。“在美国部分经济数据利好的影响下,欧元并未出现预期中的上涨,仍是延续前期局势再次震荡。本周欧元以震荡思路看行情,仍有望触底并反弹,重点关注1.1150前期支撑位附近。”黄俊称。

刘建对记者称,本周四(5月23日)前后,美联储将公布5月政策会议纪要,欧洲议会选举正式拉开序幕,美元指数可能继续小幅升值,关注前期高点98.3的位置。

黄俊认为,从技术走势看,美元对非美元货币的见顶趋势较为明显,但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加之在美联储转为鸽派的同时,全球多数央行都同步转鸽,因此美元缺乏走弱的催化剂。

逆周期调节因子持续加码,人民币企稳6.9

当前,不可忽视的一点在于,机构认为各界似乎略微高估了美国经济和股市的韧性,强美元并非利多因素。渣打全球宏观策略主管罗伯逊(EricRobertsen)对记者称,可能由于净出口占经济增长的比例相对较小,美国看似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经济体,但构成美国股票市场的公司有50%以上的收入来自国外,所以股市非常“开放”。“尽管美国经济仍然较为强劲,扩张周期也没有这么快结束,但随着美元同比上涨大约7%,标普500指数公司面临的收入风险也在攀升。”罗伯逊表示。

尽管各界认为中国依赖对美国企业的出口,但事实上美国企业对中国的收入敞口更大(尤其是上市公司)。此前MSCI就撰文提及,“MSCI美国指数成份股5.1%的收入来自中国,而MSCI中国指数成份股仅有2.8%的收入来自美国。”

责编:石尚惠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