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小微融资:参与主体资质和信息鸿沟待解

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小微融资:参与主体资质和信息鸿沟待解
2019-05-20 09:40:53 第一财经

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未来或有广阔发展空间的供应链金融,现阶段发展情况如何?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发挥哪些作用?在日前于福州举办的“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期间,上述议题贯穿于两天的会议议程中。

通常来讲,供应链金融即依托供应链运营开展金融业务,加速整个供应链的资金流动,同时通过金融业务的开展推动供应链更好发展。目前,银行、新金融、类金融、自金融等多主体可从事供应链金融相关业务。

“我前段时间关注到交易银行方面,供应链金融事业部在这些银行现在都已经做起来了。租赁公司的保理业务,特别是反向保理。还有新金融,它们做得更活,甚至包括票据都做。”谈到金融主体从事供应链金融业务时,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供应链金融委员会主任、中国银行原副行长张燕玲提到。

市场主体的活跃也带来一定程度的弊端和风险,首先体现为金融资质牌照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提到,参与供应链金融的部分主体并没有从事金融业务的资质跟牌照,由此出现部分乱象。

其次,市场主体活跃的同时,供应链金融数据私有化、单边化、封闭化的情况时有发生。董希淼举例谈到,“比如金融机构,想打造自己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或者想自己把整个供应链全部‘吃’下来,都做好,业务都在自己这里做。对核心企业来说,掌握了很多数据,在整个供应链生态里面谈判能力很强,也想把整个链条主要锁定、封闭在自己这里。”

上述问题即供应链金融发展中的一大痛点:数据鸿沟,信息孤岛,即核心企业数据单边化、私有化、封闭化。

有金融机构人士对此有同感。“我们希望了解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数据。但是多层次的信息穿透很难,因为特别是涉及到供应链的时候,很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的生产过程又非常复杂。”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谈到,在此背景下,金融机构较难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且获取的成本较高,对放贷和贷后管理带来挑战。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